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南海北部鱼类寄生绦虫区系分类研究
  • 项目名称:南海北部鱼类寄生绦虫区系分类研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41106129
  • 申请代码:D0609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4-12-31
  • 项目负责人:孙媛
  • 依托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本项目将对南海北部鱼类寄生绦虫的区系分类进行研究,通过区系分类研究,掌握南海北部鱼类寄生绦虫的物种资源,了解绦虫与鱼类宿主的寄生关系。绦虫是一类常见的鱼类寄生蠕虫,大量寄生时,可引起鱼类的严重疾病,给渔业经济带来损失,也危害人类健康,而关于南海鱼类绦虫的研究尚为全面展开。本项目应用形态学、电镜扫描技术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重点研究南海北部鱼类绦虫的种类组成、形态特征与区系分布,并对南海北部鱼类绦虫的系统发生关系进行研究分析,从而达到补充我国海洋鱼类绦虫物种资源材料、完善海洋鱼类绦虫区系组成、丰富海洋鱼类绦虫分类研究成果的目的,在区系分类工作的基础上,推动南海鱼类绦虫各项研究的全面展开,并最终为海水养殖业中绦虫病原的鉴定和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结论摘要:

本研究对中国南海北部鱼类寄生绦虫进行了调查,记述了6目9科17属共36种绦虫,包括四叶目绦虫5属7种,钩槽目绦虫1属9种,Rhinebothriidea目绦虫1属1种, 盘头目绦虫1属4种,锥吻目绦虫4属4种,头槽目绦虫5属8种。其中19种未定中绦虫,初步判定有榴槽属绦虫2新种。利用18S rDNA全长序列和28S rDNA (D1-D3区) 序列已对其中15种绦虫的系统发生关系进行了研究,采用邻接法 (neighbor joining) 构建了系统树。研究发现寄生于尖嘴魟的绦虫Anthobothrium bifidum Yamaguti,1952和寄生于赤魟的绦虫Anthobothrium pteroplateae Yamaguti,1952分类地位存在问题,结合形态学研究,本研究提出将Anthobothrium bifidum Yamaguti,1952 转移到Cairaenthus Kornyushin & Polyakova, 2012属, 而Anthobothrium pteroplateae Yamaguti,1952 则可能代表一个新属。 2014年4月开始对台山市广海海湾4种鱼(赤魟、刺鲳、长蛇鲻、多齿蛇鲻)的种群动态进行为期一年的调查研究。结果初步显示绦虫每月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受气温变化的影响不大。其中,赤魟寄生绦虫的种群动态研究,是我国首次对软骨鱼类寄生绦虫的为期一年的种群动态的观察。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3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9 会议论文 2
期刊论文 24 会议论文 2 著作 2
期刊论文 38 会议论文 5 著作 1
孙媛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