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痴呆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对于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确切机制仍不明确,microRNA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而microRNA在血管性痴呆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仍然不清楚。本课题前期结果显示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NMDA受体、miR-9表达下降,BACE1表达升高,根据TargetScan软件预测与手工序列比对显示与血管性痴呆相关的的BACE1是miR-9的靶点。因此本课题假设"血管性痴呆后NMDA受体下调,引起CREB转录因子下调,CREB正向调控miR-9, miR-9表达下降引起BACE1表达升高,导致Aβ聚集,进一步加重血管性痴呆"。本课题拟采用miR-9 Knockdown小鼠,应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转染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探讨microRNA在血管性痴呆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血管性痴呆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联合应用水迷宫,慢病毒载体构建技术,Western blot、Real-time PCR、ELISA等分子生物学技术从功能和形态学改变探讨miR-9及miR-195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阐明miR-9及miR-195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第一步系统研究了大鼠大脑低灌注后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变及Aβ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情况(APP、BACE1、Aβ)及miR-9对BACE1的调节作用,阐明miR-9对大鼠大脑低灌注后Aβ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第二步发现miR-9通过调控Navβ2蛋白表达,进而影响Nav1.1、Nav1.2向细胞膜膜转运,参与血管性痴呆的发病进程,进一步阐明miR-9调控血管性痴呆的分子机制。第三步系统研究了在慢性大脑低灌注诱发大鼠痴呆过程中miR-195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本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miR-9及miR-195参与了血管性痴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研究结果将提供全新的思路进一步完善血管性痴呆的发生机理,为寻找新的药物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