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植被自然恢复及其人工调控
  • 项目名称: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植被自然恢复及其人工调控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40301029
  • 申请代码:D010505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04-01-01-2006-12-31
  • 项目负责人:温仲明
  • 负责人职称:副研究员
  •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 批准年度:2003
中文摘要:

本研究分不同立地类型,以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自然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时空数据转换,对植被的自然恢复过程、速率及其特征,主要生态因子对植被自然恢复过程的响应等进行研究,揭示该区不同立地条件下植被自然恢复的规律和植被恢复的主导因素,并进一步对不同立地的植被自然恢复过程的人工调控途径与方法进行研究。本研究的完成,可为该区退耕还林(草)过程中植被自然恢复及其人工调控提供依据,并且为该区人工建造植被提供有效借鉴,对于加快该区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结论摘要:

植被具有明显的保水保土功能。研究植被自然恢复过程及其规律,可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提供重要依据。本项目采用空间代时间的方法,以黄土丘陵区不同生物气候带的植被自然演替群落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各区的植被恢复过程及其物种更替规律,物种多样性及其地带性变化规律;与植被过程分析同步,揭示了土壤养分和水分对植被自然恢复的响应规律;为满足植被自然恢复人工调控的需要,提出了基于灰色系统关联法的植被恢复过程量化分析方法;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植被恢复演替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植被演替过程量化分析,选择调控物种及环境要素,共设立了10个调控小区,用于人工干预对植被自然恢复调控的研究,该研究仍在继续观测研究中;以植被自然恢复过程研究为基础,以环境梯度分层技术为手段,选择与气候、立地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建立物种-环境关系模型,预测了在黄土丘陵区复杂地形条件下植被自然恢复的潜力;另外,本项目针对人工植被建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考虑气候、地形、土壤等因素,以基于规则的布尔模型为方法,对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的主要物种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价。该项目的研究结果,对该区的植被恢复等可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29
  • 2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2 会议论文 4 专利 1
温仲明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