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依据辽宁西部中生代早白垩世丰富的化石资源,开展了鹦鹉嘴龙古生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科研进展(1)详细研究了鹦鹉嘴龙筋腱骨的形态结构、组织学特征以及排列方式等方面,重建了鹦鹉嘴龙轴上肌肉系统中的横棘肌,探讨了拉长的筋腱骨可能更有利于加强对身体的支撑和适应两足行走,组织学特征显示鹦鹉嘴龙筋腱骨的骨化过程所经历的时间较长,不同于已知的鸭嘴龙类和现生鸟类;(2)陆家屯鹦鹉嘴龙种的组织学研究和生长发育曲线的建立,维系了该种的单一性和有效性,并探讨了发育过程中的骨骼特征变化;(3)CT扫描对内耳结构的重建和功能形态分析,进一步支持了角龙类恐龙运动方式由两足到四足行走的演化历程。此外,课题组在研究领域上进一步扩展,对共生的其它四足动物化石也进行了一些研究,比如翼龙、龟、鸟等类群,发现了迄今最早的风神翼龙科的可能分子,建立了1个龟类属种和4个鸟类属种。课题组成员共发表SCI论文7篇,核心期刊论文4篇,国际会议上提交摘要2篇,并做口头报告1次。
英文主题词Psittacosaur; ossified tendons; CT scan; growth curve; Early Cretace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