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我国母乳喂养婴儿铁营养状况评估指标界值及晚结扎脐带对婴儿铁贮备影响的研究
  • 项目名称:我国母乳喂养婴儿铁营养状况评估指标界值及晚结扎脐带对婴儿铁贮备影响的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30972483
  • 申请代码:H2603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0-01-01-2012-12-31
  • 项目负责人:杨丽琛
  • 负责人职称:研究员
  • 依托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 批准年度:2009
中文摘要:

通过严格限定各项与婴儿铁营养状况相关的因素,前瞻性、多中心研究适合于我国婴儿的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各项评估指标界值,并首次探讨晚结扎脐带是否可成为预防婴儿贫血的一项简单经济而有效的早期干预手段。首先征集铁营养状况正常、足月妊娠的孕妇,随机分两组进行常规结扎(约10sec)和晚结扎(>2min),分析后者是否可增加初生婴儿的铁贮备,且该效应是否可持续至婴儿4-6月龄。其次,我们将选择出生体重正常,且母乳喂养至4个月的婴儿进行跟踪,在排除其中的铁缺乏者后,测定剩余"健康婴儿"的各项铁营养状况指标,建立其相应的参考阈值及用于诊断ID和IDA的界值。此外,将通过预防性补铁实验观察Hb的增长幅度进一步排除上述"健康婴儿"中缺铁者,从而验证有关结果。本研究可为今后正确评价我国婴儿铁营养状况、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及干预效果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将为修定我国婴儿的铁参考摄入量提供宝贵的中国人群数据资料。

结论摘要:

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征集铁营养状况正常、足月妊娠孕妇,选择正常出生体重的健康婴儿进行跟踪。要求婴儿在4月龄内基本纯母乳喂养。采集其出生3天内、4月龄、6月龄时的静脉血,测定各项铁营养状况指标。将追踪到的婴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2个补铁组,分别从4月龄或6月龄开始进行为期2个月的铁补充,观察补铁组婴儿在补铁结束后Hb的变化。以上述母乳喂养婴儿为“模型”,通过三种方法建立“铁营养状况正常的健康婴儿群体”,综合提出我国婴儿4、6月龄时各项铁营养状况指标用于判断铁缺乏症时的实验室诊断界值。此外,征集身体状况良好、足月妊娠的阴道自然分娩孕妇实施脐带晚结扎(肩娩出后1’或2’断脐),与常规结扎组(肩娩出后<15s断脐)比较两组婴儿在出生3天、4月龄及6月龄时的铁营养状况与生长发育情况。研究结束时,共追踪到4月龄婴儿324名,由此得到各项铁营养状况指标阈值是Hb<101 g/L、MCV<72 fl、SF<13μg/L、sTfR>6 mg/L、sTfR/SF>363、sTfR/lgSF>1.3和FEP>186。共追踪到147名6月龄婴儿,各项指标阈值是Hb<102 g/L、MCV<70 fl、 SF<12μg/L、sTfR>6 mg/L、sTfR/SF>479、sTfR/lgSF>1.3和FEP>191。此外共有297名4月龄婴儿、138名6月龄婴儿完成了晚断脐的研究(其中晚断脐1’组97 /38名,晚断脐2’组37/18名,常规断脐组163/82名)。婴儿出生3天时,晚断脐1’组Hct显著高于常规断脐组(p<0.01);且常规断脐组贫血发生率显著高于晚断脐1’组(p<0.05)。晚断脐1’组的Hb、MCV、SF水平亦有高于常规断脐组的趋势,sTfR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4月龄及6月龄时,两个晚断脐组MCV、SF均有高于常规断脐组的趋势,但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婴儿的Hb、Hct、sTfR、身长、体重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未见晚断脐可增加母婴任何已知的不良副作用。本研究初步建立的我国4、6月龄婴儿各项铁营养状况指标界值,可为早期预防和及时干预婴儿铁缺乏症提供科学数据。晚断脐1分钟可以提高出生3天新生儿的MCV,并可有效预防其贫血的发生。但尚未观察到晚断脐1’乃至2’对4、6月龄婴儿铁储备的显著影响,还将进一步扩大样本量验证。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0
  • 0
  • 0
  • 0
  • 0
杨丽琛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