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干细胞治疗缺血性疾病时所遇到的乏氧问题,本课题拟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技术、新西兰兔前降支结扎心梗模型和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MSC)进行以下两个方面的研究① 活体、动态观察心梗后及干细胞治疗过程中心肌乏氧状态(用18F-MISO显示)、血流灌注(用13N-NH3oH2O显示)和葡萄糖代谢(用18F-FDG显示)的系列变化,明确这些变化与治疗干细胞的早期"归巢"(用18F-FDG掺入AMSC显示)和新生血管形成(用18F-RGD显示)的对应关系,建立心梗后"损伤心肌乏氧→MSC归巢→新生血管生成→血流、代谢恢复"的内在联系。② 选择乏氧状态匹配的心梗模型兔,通过分组对照研究,比较"常氧"和"低氧预适应"两种不同处理的AMSC,在干细胞的早期"归巢"能力、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和最终促使血流、代谢恢复等方面的差异,明确干细胞"低氧预适应"处理对于治疗缺血、乏氧性心肌损伤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