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山地旅游是山区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人类利用山地的重要方式。为此,本项目拟进行变化环境(气候变化和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下的山地旅游发展的过程、机制、格局、区域、空间整合与空间竞争、利益主体与管理模式以及效应研究。力求揭示中国山地旅游发展格局及其演化过程、演化规律,揭示不同类型和功能的山地旅游发展路径,建立中国山地旅游的研究体系,为山地旅游发展提供切合实际的理论指导。同时,山地旅游的系统性、机制性研究,将有利于山地科学的学科建设,有利于拓展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视野,为旅游地理学理论和方法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Mountain tourism;processes;mechanisms;China;
摘 要项目组按照项目计划进行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发表了标注本项目课题号的成果17篇,其中国外SCI期刊论文2篇、国内学术核心期刊14篇、大学学报1篇、一般学术期刊1篇。研究发现国外山地旅游研究多侧重于旅游影响和旅游地管理研究,注重研究各利益群体在山地旅游中的作用;国内研究更侧重于旅游地开发评价及生态环境问题研究,旅游开发、旅游活动和旅游业产生的废弃物对山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其中重要内容。以新的视角研究了山地旅游的发展过程。运用logistic增长模型对黄山风景区的品牌化进程,进行了定量模拟和预测,研究了黄山旅游品牌形成、发展的过程,并从资源特色、管理创新、品牌形象营销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构建了庐山风景区的周期性和混沌模型,研究发现庐山风景区演化体现了周期性与非周期性辩证统一的特征,经历了探索、形成、发展、成熟、巩固、衰落等阶段,体现了周期性发展的过程。初始条件、蝴蝶效应、锁定效应、分形、混沌边缘、自组织和同步锁模等混沌特征,在庐山风景区非周期性发展阶段有体现。应正确认识、应对和控制混沌要素,促进风景区健康有序的发展。从交易过程、关系过程相结合的视角,构建了旅游者忠诚度机制的理论模型,以黄山风景区为案例地进行了实证分析,检验了模型拟合度以及各变量对旅游者忠诚度的影响程度。从土壤、土壤动物、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等生态因子的角度,研究了旅游活动对山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旅游活动对黄山土壤影响效应明显,随干扰程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土壤PH值和土壤全钾含量趋于上升,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土壤全氮量和全磷量等趋于下降。九华山风景区大型土壤动物受到旅游活动的影响明显,由近游道向远离游道的水平方向上,大型土壤动物的类群和数量呈现递增规律;在垂直分布上土壤动物的表层集聚明显。调查研究了黄山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的多样性,认为黄山亚热带森林中丛枝根菌真菌群体的多样性可能是丛枝根菌与生态环境间相互自然选择的结果。在琅琊山风景区通过实地实验,分析了游憩活动对琅琊山风景区两种草地植物紫花苴蓿和白三叶种子发芽的影响,发现游憩强度与两植物种子发芽率呈负线性相关,两种植物种子萌发受到旅游活动的干扰存在差异。九华山风景区植物群落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与旅游活动程度相关,伴人植物大量出现在近游道样方,远离游道样方分布明显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