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工作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的北京谱在质心系能量Ecm=3.773 GeV附近采集的数据,研究了ψ(3770)和D 介子的产生和衰变规律。发现了第一个ψ(3770)衰变到非DD-bar的模式,即ψ(3770)→J/ψπ+π-,测量了该过程的分支比;首次测量了ψ(3770)→非DD-bar衰变的分支比;首次直接观测到ψ(3770)→非DD-bar截面增强;无偏精密地测定了ψ(3686)及ψ(3770)的质量、总宽度、轻子宽度和DD-bar对产生截面;在DD-bar对产生阈能附近,无偏精密地测定了反映总强子产生的R值和连续轻强子产生的Ruds;首次验证了在共振区内微扰QCD计算的Ruds的正确性;首次发现强子截面谱反常畸变,这对应发现新结构或新物理现象;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在D介子的遍举半轻子衰变中同位旋不守恒"的疑难,并得到了其他一些重要结果。开拓了研究ψ(3770)非-DDbar衰变的新领域。其研究结果向现有的粲偶素物理理论提出了挑战,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对粲偶素产生和衰变机制的研究,以及对QCD的理论和实验的研究。同时也为实验物理学家指明了在这一能区内寻找新粒子和探索新物理现象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