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是对人类日常生活影响重大的一种负性情绪。焦虑的神经机制是当前脑与认知科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对此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指导对各类焦虑障碍的防治;有助于理解焦虑影响记忆的作用原理;有助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本项目旨在综合利用脑电图(EEG)、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张量成像(DTI)等多种技术,研究并阐明焦虑的神经环路(包括结构环路和功能环路),为焦虑的临床诊治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 本项目可望发表10篇以上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研究论文,争取培养一名博士研究生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申请人近5年发表SCI论文60篇,其中包括焦虑与认知功能、及情绪脑机制的SCI论文20多篇,在焦虑的脑机制方面有多篇国际约稿;项目实施依托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将在学术、队伍、技术、研究平台等方面提供有力保证。
Anxiety;Emotion;functional circuits;structural circuits;neural mechanism
焦虑的结构环路与功能环路及其神经机制、特别是焦虑神经环路的可塑性、遗传性质是焦虑研究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2012-2014年期间,项目组在基金的支持下,采用心理物理学、EEG/ERP、fMRI、电生理技术与神经计算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焦虑对决策公平性的影响及其神经环路、杏仁核在焦虑神经环路中的作用、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的不同基因型人群在焦虑环路上的差异,以及情绪三阶段理论等方面展开研究。通过项目的实施,探讨了焦虑的脑结构环路及其神经机制,特别是在焦虑的神经环路和焦虑对决策的影响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例如,发现特质焦虑与符合决策行为所激活的“情感”系统是在杏仁核,“理性”系统是在背侧扣带前回,进一步验证了杏仁核与扣带前回在焦虑神经环路的重要性;阐明了右侧杏仁体的中核与外侧核在焦虑特质的神经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阐明了特质焦虑水平相关的注意控制能力的变化及其潜在的脑机制,阐明了特质焦虑并非与主观的风险偏好有关,而是和决策中情感信息的评价偏向及其潜在的过度激活的情感系统和机能减退的理性系统的神经机制有关,另外通过系列研究进一步支持了表情加工的三阶段理论假说,为情绪障碍的临床诊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我们在情绪认知与情绪调节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应用于神九、神十等国家重大空间项目。项目组3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37篇(均标注),其中SCI收录30篇,包括JCR Top论文3篇,2区论文8篇,CSCD收录7篇;出版英文专著1本;在国际会议上做特邀报告5次;获得北京市科技二、三等奖各1项、获得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荣誉称号。另外,项目负责人主办国际会议2次,举办国内学术会议3次;培养博士后5人、博士生12人、硕士生3人;并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芝加哥大学、肯塔基大学、纽约城市大学等知名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而稳定的合作研究关系,联合发表论文。项目负责人在项目执行期内继续当选为国际社会神经科学学会(Society for Social Neuroscience)理事及中国分会会长、国际心理科学学会会士(Association Psychological Sciences, Fellow),中国心理学会理事、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中国认知科学学会理事并筹建广东省认知科学学会,产生了显著的国内外学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