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浅表层次下逆断层对热液矿床形成的控制- - 以青海东莫扎抓铅锌矿床为例
  • 项目名称:浅表层次下逆断层对热液矿床形成的控制- - 以青海东莫扎抓铅锌矿床为例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41102040
  • 申请代码:D0205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4-12-31
  • 项目负责人:张洪瑞
  • 依托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开展断裂对成矿流体控制机理的研究有助于揭示构造变形与成矿之间的成因联系。作为三大断裂类型之一,逆断层对热液矿床形成的控制机理尚未得到完全解决;已有的断层阀模式只能解释中下地壳尺度的逆断层控矿问题,在浅表层次下逆断层对成矿流体运移、沉淀的控制机理尚不清楚。为此,项目选择青藏高原东-北缘逆断层控矿较为典型的东莫扎抓矿区,拟通过大比例尺断层带填图、构造解析、显微观察、同位素示踪、实验模拟、综合分析等手段,研究矿区逆断层几何结构、物质组成,描述断层破碎角砾,恢复脉体生长过程,建立断裂带与矿体的时空联系,探讨逆断层的生长过程和渗透性变化机制,揭示浅表层次下逆断层对热液矿床形成过程的控制作用。

结论摘要:

为了解决浅表层次下挤压断层带对成矿的控制机制问题,本项目选取三江地区的东莫扎抓矿床,分析矿区变形序列,详细解剖控矿断层带,详细描述不同构造部位的构造现象及矿化特征。研究发现(1)认识到矿区所在的玉树地区经历了两次古特提斯俯冲造山事件,形成了二叠纪、三叠纪两套具有不同同位素特征的岩石组合;(2)矿区经历了三期构造变形第一期为东西向褶皱,与三叠纪末古特提斯洋盆闭合有关;第二期构造形迹为北西向逆断层,同时造成早期褶皱叠加,是始新世晚期印—亚大陆碰撞地壳缩短的产物,第三期近南北向逆断层可能形成于始新世末,与印—亚大陆碰撞引起的侧向旋转有关。(3)矿体受挤压断层带控制。控矿断层可分为碎裂化带、浑圆角砾带和扁长角砾带三部分。不同部位的含矿性及矿石特征具有明显差异性。其中碎裂化带内灰岩角砾中含有细脉状矿化,浑圆角砾带无矿化,扁长角砾带的角砾内部发育不规则脉状矿化,角砾间有浸染状、角砾状矿化。矿脉形态及与围岩接触关系表明成矿受断裂控制,矿质充填与灰岩破裂近同时。(4)挤压过程中的碎裂化和压溶作用为矿质运移和沉淀提供了重要保障。本项目研究增进了对构造变形与成矿过程的理解。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6
  • 4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2 会议论文 3 获奖 4 著作 1
张洪瑞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