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氦喷嘴带转输系统,我们曾提出并采用"质子-γ"符合新方法分离鉴别β缓发质子(βp)先驱核。自1996年以来沿稀土区奇Z核质子滴线观测了9种新核素的βp衰变,包括两种奇Z质子滴线核。近期预言的偶Z质子滴线比奇Z的滴线,要向缺中子方向平均移动4个中子数。至今在Z>30核区还从未发现过偶Z质子滴线核。本项目拟采用40Ca和58Ni重离子束轰击缺中子同位素靶来产生比奇Z质子滴线更缺两个中子的新的偶Z的βp先驱核和新的奇Z滴线核。并改进现有测量手段把氦喷嘴带转输系统的传输时间由0.5秒缩短到0.25秒;用"Clover"和大面积带电粒子望远镜对目标核的βp衰变进行"质子-γ"符合测量。再经理论拟合从βp衰变数据中提取目标核的自旋宇称和形变,估计生成截面和衰变分支比。使我们在逼近偶Z质子滴线方面居于国外同行的前列,为进一步合成偶Z质子滴线核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为确定奇Z滴线的准确位置提供有用数据。
【一】总结和分析了我们小组1996-2004年间发表的有关“质子滴线附近的β缓发质子衰变”的实验结果,从中看出,1)85Mo、92Rh以及“等待点”核89Ru和93Pd 半衰期的实验值比近期Moller等人的宏观-微观理论预言值长5-10倍,因而明显地影响天体rp-过程的核素丰度;2)实验指认的质子滴线核142Ho和128Pm的自旋和宇称,与流行理论预言不符,但用Woods-Saxon-Strutinsky方法计算得到的位能面可以解释自旋和宇称的实验值;3)实验估计的9种稀土核的生成截面比通用的Alice和HIVAP程序的计算值要小1?2个数量级。【二】合成了近滴线新核素129Pm,测定了它的半衰期,初步指认了它的基态自旋宇称。【三】观测和分析了133Sm、140Tb、141Dy、143Dy和149Yb的β缓发质子衰变,指认了它们的自旋宇称,发现了143Dy 和133Sm的新的同质异能态。【四】为进一步合成越过奇Z质子滴线的β缓发质子先驱核143Er做好了实验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