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脂肪酸及酚类物质组成与枇杷果实采后抗病性关系研究
  • 项目名称:脂肪酸及酚类物质组成与枇杷果实采后抗病性关系研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31000821
  • 申请代码:C200601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曹士锋
  • 负责人职称:副研究员
  • 依托单位: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枇杷果实采后极易腐烂变质,防止枇杷在贮运过程中病原菌的侵染,减少腐烂损失是枇杷市场供应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应用化学杀菌剂一直是枇杷采后病害控制的主要手段,但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保的重视,化学杀菌剂的应用日益受到限制。因此,利用诱导抗病性防治采后病害已成为枇杷保鲜技术的新方向。本项目以采后抗病能力存在显著差异的两个枇杷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比较接种和未接种病原菌时以及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后果实脂肪酸、酚类物质组成及代谢的差异与果实抗病性的相关性,并通过体外试验,研究各种不饱和脂肪酸及酚类物质对引起果实腐烂的病原真菌生长的直接作用,揭示采后枇杷抗病性与果实脂肪酸及酚类物质组成的关系。这对降低枇杷采后损失,减少采后化学杀菌剂的使用和残留,确保枇杷的品质和食用安全性都具重要现实意义,同时为MeJA处理在枇杷贮运保鲜中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结论摘要:

枇杷果实采后极易腐烂变质,防止枇杷在贮运过程中病原菌的侵染,减少腐烂损失是枇杷市场供应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项目以采后抗病能力存在显著差异的两个枇杷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比较接种和未接种病原菌时以及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后果实脂肪酸、酚类物质组成及代谢的差异与果实抗病性的相关性。研究发现与白肉品种相比,红肉枇杷果实在常温下易发生腐烂,这与其较低的抗氧化酶、不饱和脂肪酸及酚酸含量有关。MeJA 处理可以通过诱导果实中抗病相关酶活性及提高果实中不饱和脂肪酸及酚酸含量来促进果实采后的抗病性。体外试验证实适当浓度的不饱和脂肪酸及酚酸对引起果实腐烂的病原真菌的生长具有直接抑制作用。这些结果揭示了采后枇杷抗病性与果实脂肪酸及酚类物质组成的关系。这对降低枇杷采后损失,减少采后化学杀菌剂的使用和残留,确保枇杷的品质和食用安全性都具重要现实意义,同时为MeJA 处理在枇杷贮运保鲜中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6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曹士锋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