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基于天人相应的"脾恶湿"生理特性的研究
  • 项目名称:基于天人相应的"脾恶湿"生理特性的研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81001482
  • 申请代码:H2701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刘晓燕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脾恶湿"是中医脾藏象的重要生理特性之一。关于"脾恶湿"生理特性的内涵我们提出如下假说脾的功能(主要或部分)表现为消化道的生理功能;湿(主要或部分)表现为湿度较大的气候因素以及可以产生与外湿致病效果类似的因素。"脾恶湿"的生理特性是消化道生理功能受湿因素影响而功能降低的综合体现。它与胃肠道褪黑素在湿因素影响下对消化道粘膜保护、粘膜免疫、胃肠动力等功能的调节能力下降密切相关。为了验证该假说,本项目拟从"天人相应"、季节气候变化与五脏功能特点相关的思路出发,以胃肠道褪黑素的合成与分泌及其对消化道的功能调节为切入点,通过观察高湿度的长夏季节胃肠道褪黑素的合成与分泌与其它四个季节的不同,以及由外湿引动内湿造成的湿阻中焦证胃肠道褪黑素的合成与分泌对消化道的功能调节的改变,来揭示"脾恶湿"生理特性的科学内涵。本研究成果将对中医脾藏象及其功能,以及临床湿易困脾病机特点科学内涵的揭示有重要科学意义。

结论摘要:

本项目是从"天人相应"、季节气候变化与五脏功能特点相关的思路出发,以胃肠道褪黑素的合成与分泌及其对消化道的功能调节为切入点,通过观察高湿度的长夏季节胃肠道褪黑素的合成与分泌与其它四个季节的不同,以及由外湿引动内湿造成的湿阻中焦证胃肠道褪黑素的合成与分泌对消化道的功能调节的改变,以揭示"脾恶湿"生理特性的科学内涵。本研究按照任务书的要求完成了从自然五季和人工气候模拟两个方面观察湿因素对胃肠功能的影响。一方面,通过观察自然五季(春、夏、长夏、秋、冬)的正常大鼠和摘除松果腺大鼠胃、空肠、回肠和结肠各肠段的褪黑素含量、褪黑素的合成(褪黑素的合成限速酶AANAT和HIOMT)、免疫功能(IL-2,IL-10,sIgA)、粘膜保护(胃肠粘膜组织形态学、胃肠粘膜PGE2、血清胃动素(MTL)和胃泌素(GAS))和胃肠动力(胃肠组织的钙调蛋白(CaM)),结果发现胃肠道的这些功能指标均存在着自然的季节规律,而且不同的肠段受自然季节气候因素的影响又存在各自的特点。其中空肠和回肠段在以湿因素为主的长夏季节的各种功能反应均明显的高于其它四个季节。由此可以从一个侧面表明中医脾的运化作用(主要体现在空肠回肠的消化吸收)确实受湿因素的影响。另外,本研究还发现胃肠道的这种季节性变化与光因素敏感的松果腺的调节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主要表现在摘除松果腺后原有的各肠段功能指标的季节节律消失或紊乱。另一方面,本研究在自然五季观察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证实胃肠道功能所出现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尤其是空肠和回肠所表现的在长夏季节褪黑素和免疫因子等在长夏季节明显高于其他季节的特点是否与湿因素有关。本研究采用了人工模拟的手段,严格控制温度和光照,仅改变湿度来观察胃肠的功能,同时观察了湿阻中焦的动物模型。结果表明,湿因素主要是外湿因素对胃肠(尤其是空肠和回肠)功能确实存在影响。但本研究结果也发现,与我们的预期不同,湿因素并没有使消化道褪黑素、粘膜保护、肠动力、肠道免疫等功能下降,而是使其升高。这也许正是机体要适应不利环境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的结果。这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实验研究。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不仅为揭示中医“脾恶湿”的生理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而且从中医“天人相应”的思路出发,发现了胃肠道存在着除了食物因素调节外的季节性功能变化和调控机制,这对人们从自然动态的角度认识胃肠道的功能及其病理机制都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3
  • 1
  • 0
  • 0
  • 0
相关项目
刘晓燕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