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基于纳米HAP载体的20(S)-原人参二醇缓释微球载药机理研究
  • 项目名称:基于纳米HAP载体的20(S)-原人参二醇缓释微球载药机理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81173560
  • 申请代码:H2806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2-12-31
  • 项目负责人:陶建生
  • 负责人职称:研究员
  • 依托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20(S)-原人参二醇[20(S)-PPD]具有较强的抗抑郁作用,但由于20(S)-PPD属于达玛烷型四环三萜类化合物,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疗效的发挥。本课题采用药物改性、纳米化、制备微球的集成技术研究思路,拟以20(S)-PPD为模型药物,探索中药水难溶性成分的长效缓释制药技术及其载药机理。课题拟将20(S)-PPD与高分子辅料制成药物高分子复合物,并通过纳米级药物载体羟基磷灰石(HAP)包载或吸附,制备药物高分子复合物HAP纳米粒子;再以可生物降解聚酯材料制备微球,最终构建长效缓释给药系统,以改善20(S)-PPD的吸收,提高其被动靶向性、增加生物膜透过能力。同时通过体内外释放特性、降解规律、生物组织相容性和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建立20(S) -原人参二醇缓释微球的综合评价体系。本研究将为制备水难溶活性小分子缓释微球提供可借鉴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结论摘要:

本课题主要研究抗抑郁药物20(S)-原人参二醇(20(S)-PPD)的可降解缓释微球制剂技术,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了20(S)-原人参二醇和20(S)-原人参二醇磷脂复合物nHAP纳米粒子的可降解PLGA微球,采用体外长期与加速释放试验,评价了两种缓释微球的释药特性。主要研究结果为 1、确定了20(S)-原人参二醇磷脂复合物制备工艺,并考察了纳米羟基磷灰石包载磷脂复合物的组装工艺以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优化了20(S)-原人参二醇磷脂复合物制备工艺;通过DSC、FT-IR、XRD、1H-NMR对20(S)-原人参二醇磷脂复合物及原料药进行表征;采用单因素比较法筛选了纳米羟基磷灰石包载20(S)-原人参二醇磷脂复合物的工艺,经红外光谱分析,初步证明氢键效应可能是nHAP纳米粒子吸附20(S)-原人参二醇磷脂复合物的主要机制。 2、分别筛选了20(S)-原人参二醇及20(S)-原人参二醇复合微球的制备工艺根据单因素考察结果,采用正交设计,以微球收率、包封率及载药量为考察指标,考察得到20(S)-原人参二醇微球的最佳工艺;参考文献,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经考察乳化速度和含药量对工艺的影响确定了包含20(S)-原人参二醇磷脂复合物nHAP纳米粒子的复合微球制备工艺。 3、20(S)-原人参二醇微球及其复合微球体外释放规律研究由体外长期释放曲线可见,两种微球在开始0.5小时内均无明显突释,20(S)-原人参二醇微球释放到38天时,累积释放率高达83.62%,释放接近完全;复合微球释放到33天时,累积释放率仅达50.87%,具有明显缓释效果,但释放33天后释放基本维持不变,推断可能由于药物与nHAP形成牢固吸附而无法继续释放;两种微球的体外长期释放曲线均符合Higuchi方程,说明微球释放是以扩散机制为主导的,长期和加速释放相关性均良好。 以上试验数据表明,本项目研制的20(S)-原人参二醇微球和20(S)-原人参二醇复合微球制备工艺可行,体外长期和加速释放曲线相关性好,体外长期释放均符合Higuchi方程,无明显突释,长期释放在30天以上,可达到体外长期缓释效果,可用于皮下或肌内注射,以上研究内容为中药活性成分用于制备抗抑郁症药物缓释制剂的开发提供了前期研究工作基础。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4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陶建生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