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SCI)是导致损伤平面以下功能障碍的严重疾患。损伤后以星形胶质细胞为主形成的胶质瘢痕对神经组织的修复与重建具有物理和化学性屏障作用,是影响SCI治疗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许多细胞过度增生性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与端粒酶高表达密切相关,而其逆转录酶(TERT)水平上调是端粒酶被激活的关键步骤。因此,推断脊髓胶质瘢痕中星形胶质细胞的异常增殖可能存在端粒酶活性增高和TERT水平的上调。本研究的目的在于(1)通过相关动物实验明确不同时相脊髓胶质瘢痕的形成、分布与GFAP、端粒酶、TERT、TERTmRNA表达情况之间的相互关系。(2)采用纳米载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针对TERTmRNA的反义寡核苷酸(ASODN)作用于相应位点,通过反馈抑制TERT及端粒酶的激活,从而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及GFAP的表达,为揭示端粒酶与其逆转录酶在脊髓胶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及其调节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顺利完成研究目标。1.阐明了脊髓损伤后不同时相胶质瘢痕的形成及分布规律;2. 明确了脊髓胶质瘢痕组织中星形胶质细胞端粒酶活性及TERT表达情况与脊髓胶质瘢痕形成的关系;3.通过抑制TERTmRNA,反馈抑制TETR表达及端粒酶激活,从而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及GFAP表达 ,揭示了星形胶质细胞端粒酶及其逆转录酶对脊髓胶质瘢痕形成的调控机制。脊髓损伤后不同时相胶质瘢痕的形成及分布规律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的形成是一动态过程,从损伤后第一天至四周左右瘢痕是逐渐发展的,第四周至十二周瘢痕逐渐稳定。胶质瘢痕中心常见空洞,胶质瘢痕头尾端可见神经纤维,很少见到有神经纤维穿越瘢痕中心。脊髓胶质瘢痕组织中星形胶质细胞端粒酶活性及TERT表达情况与脊髓胶质瘢痕形成的关系通过对胶质瘢痕中GFAP和端粒酶的定量检测以及病理观察胶质瘢痕的形成和发展,发现端粒酶与GFAP的为线性关系(r=0.775),分析认为脊髓损伤后端粒酶有可能促进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作用,是胶质瘢痕形成的重要分子生物学因素。星形胶质细胞端粒酶及其逆转录酶对脊髓胶质瘢痕形成的调控机制通过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pLentilox3.7U6-TERT能够产生有效滴度的慢病毒,感染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后,该载体可以有效抑制TERT的表达,同时减轻了脊髓胶质瘢痕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