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秦岭地区在中生代经历了华北与扬子板块构造拼合的俯冲-碰撞造山旋回,复杂的构造演化和普遍发育的岩浆活动使得该区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多金属矿集区之一。前人已对燕山期岩浆活动与构造-成矿作用的关系做了大量研究,然而却由于印支期岩浆记录的缺失,使得小秦岭早中生代构造背景和成矿作用机制研究受到严重制约。鉴于此,本项目拟通过现代同位素定年方法,测定小秦岭核部不同岩性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圈定印支期花岗岩的分布范围,并在矿物化学、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阐明它们的岩石成因类型和源区物质组成,探讨深部层圈作用规律以及大陆地壳生长机制。结合区域动力地质背景资料,构建秦岭造山带印支期构造-岩浆演化模式,从而追溯并解译该地区早中生代俯冲-碰撞造山的具体过程。这一研究既可以弥补小秦岭早中生代岩浆-热事件的研究空白,也有助于对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机理进行约束,因而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经济价值。
Xiaoqinling;Indosinian granite;Yanshanian granite;Tectonic transformation;
小秦岭地区在中生代经历了华北与扬子板块构造拼合的俯冲-碰撞造山旋回,复杂的构造演化和普遍发育的岩浆活动使得该区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多金属矿集区之一。前人已对燕山期岩浆活动与构造-成矿作用的关系做了大量研究,然而却由于印支期岩浆记录的缺失,使得小秦岭早中生代构造背景和成矿作用机制研究受到严重制约。本项目主要通过现代同位素定年方法,测定了小秦岭地区不同岩性花岗岩的形成时代,识别出印支期花岗岩的分布范围,并在矿物化学、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阐明它们的岩石成因类型和源区物质组成,探讨深部层圈作用规律以及大陆地壳生长机制。得出以下结论小秦岭核部发育早中生代(200 Ma左右)岩浆活动产物的花岗岩体,具有高Ba-Sr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其成岩物质主要来自含远洋沉积物俯冲板片析出流体/熔体交代的富集地幔以及古老太华群基底物质所组成的混合源区,是大陆碰撞造山晚期后碰撞“松弛”阶段,俯冲板片断离后下地壳底部物质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产物。而核部之外的花岗岩体多为晚中生代(130 Ma左右)岩浆活动的产物,对应于古特提斯构造域向古太平洋构造域转换背景下板内后造山-裂谷伸展阶段的构造-岩浆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