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蝠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不仅是多种人兽共患病病毒的自然宿主,而且对包括鳄梨、榴莲等在内的160多种植物传花授粉或者传播种子,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科研价值。棕果蝠和犬蝠是我国南方分布的两种果蝠。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影响和全球气候变化,这两种果蝠种群数量也正急剧减少,呈现出片断化分布格局。研究果蝠的种群遗传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格局,可以知道它们种群下降是由内因(遗传因素)还是外因(环境因素)所导致,将为更好地保护我国分布的果蝠物种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本项目拟采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和微卫星DNA两种分子标记,比较研究棕果蝠和犬蝠的种群遗传多样性、种群结构、种群动态;同时,结合空间距离分析研究它们扩散行为的性别差异;最后,对两种果蝠空间遗传分布格局进行比较,结合地质历史资料,探讨果蝠自然种群分布格局的形成和进化过程。
Rousettus leschenaultii;Cynopterus sphinx;genetic structure;genetic diversity;molecular phylogeography
本项目以线粒体和微卫星两种分子遗传标记比较了两种同域分布果蝠(棕果蝠和犬蝠)种群遗传多样性、地理分布格局以及种群历史动态变化。首先,我们检测了国内外5个棕果蝠地理种群和8个犬蝠地理种群的遗传变异,发现两者遗传多样性水平差异不显著,但犬蝠具有明显的地理遗传分化格局,而棕果蝠地理种群间没有分化。进一步研究发现棕果蝠和犬蝠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均经历了显著的种群扩张过程。结果提示两种果蝠不同的遗传地理分布格局可能与两种果蝠的不同的迁移扩散能力和栖息行为有关。因此,我们探讨两种果蝠的扩散行为,发现棕果蝠和犬蝠均不存在偏性扩散模式。此外,我们还测定并比较了这两种果蝠的线粒体全基因结构以及犬蝠对气味的响应和试错学习行为。以上结果揭示了棕果蝠和犬蝠的行为差异可能是导致其不同的地理遗传分布格局的原因,为我们进一步揭示濒危果蝠的种群下降原因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