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地震前的电磁辐射信号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地震预测手段之一,利用岩石破裂实验可以模拟大地震临震阶段的微破裂发育过程,并借此研究岩石变形和破裂过程产生的电磁辐射的影响因素和机理。本项目拟在具有良好电磁屏蔽效果的《零磁空间》中开展岩石破裂实验并同步观测电、磁、应变和声发射信号,考虑到地震电磁辐射野外监测的频段以超低频段为主,对电磁信号的观测将以低频段为重点,并借助声发射定位技术反演微裂纹的动态演化过程,深入分析电磁辐射与微裂纹发育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岩石破裂电磁辐射的产生机理。研究结果将与野外震例观测结果互为借鉴,对于"以电磁波报震"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有长远意义。
seismo-electromagnetic phenomenon;rock physics;rock-fracturing experiment;electromagnetic emission;acoustic emission
孕震发震过程中的电磁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在对岩石施压破裂过程中也观测到电磁脉冲信号,可用于模拟地震断裂过程并研究伴生的电磁现象及其发生机理。本项目选择不同类型的岩石,加工成不同尺寸的岩样,以压裂或膨胀致裂两种方式进行岩石破裂实验。在岩石破裂过程中同步监测应变、声发射和电磁辐射信号,采用同一台数采仪器记录这3种信号,避免了不同数采仪之间同步的难题。实验在“零磁空间”中进行,以屏蔽外界的电磁干扰。研究发现岩石在受压破裂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声发射信号,而只出现了很少量的电磁辐射信号,二者都是阵发性脉冲型信号。虽然声发射和电磁辐射信号都集中出现在宏观破裂前后,但在任何阶段声发射的数量都远大于电磁辐射数量。压裂实验所用的岩样体积虽小,但产生的电磁辐射信号数量多,强度大,主频率较高;膨胀破裂实验所用的岩样体积虽大,而产生的电磁辐射信号数量少,强度弱,主频较低。究其原因,二者的破裂速度差别太大,压裂的平均速度超过膨胀破裂的100倍。电磁辐射信号对应于宏观破裂,对应于大的应力降、应变曲线的突变和声发射信号急剧的增多增强。相对于主破裂时刻,其他时刻出现的电磁辐射信号数量少、不集中出现、信号弱、波形差(类似噪音)。考虑到声发射和电磁辐射信号的相关性和同步性问题,声发射信号是岩石内部应力调整、微裂纹发育等过程的直接和必然产物,而电磁辐射信号只是其间接产物,多了一些中间转换环节,导致一定的偶发性,因此二者并不能直接相关,且由于信号数量上差异巨大,完全不能一一对应,更无法同步。关于岩石电磁辐射信号的产生机理有多种说法,压电效应、动电效应、微裂纹起电说、氡气电离效应等都不足以解释。新兴的空穴载流子理论给我们以新的视角,并且已经有了很多实验结果的支持,是尝试解读岩石电磁辐射现象物理机理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