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旅游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城镇保护:基于微观城市形态学的研究
  • 项目名称:旅游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城镇保护:基于微观城市形态学的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40971096
  • 申请代码:D010203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0-01-01-2012-12-31
  • 项目负责人:陶伟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 批准年度:2009
中文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已为历史城镇的保护实践和理论探索带来了新的挑战。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历史城镇的旅游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关键的问题是如何通过保护规划控制和管理历史城镇旅游化进程。历史城镇的保护规划需要首先建立在对"城镇物质形态"科学识别的基础上才能展开,历史城镇的有效保护需要建立在对"城镇物质形态"和"人文内涵"双重解读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基于城市形态学的基本理论,本课题从微观角度入手采用综合的研究方法,以典型个案的微观地域为核心考察对象,注重从社会- - 文化的视角去探讨历史城镇形态变化的原因,对旅游影响下的历史城镇物质形态及其人文内涵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课题的创新之处有四微观和中观层次的城市形态研究;在时间纬度上动态地考察城市形态的历史过程;在描述性工作的基础上强调概念抽象层次的分析性研究;科研成果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有直接帮助。

结论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过程已为历史城镇的保护实践和理论探索带来了新的挑战。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历史城镇的旅游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关键的问题是如何通过保护规划控制和管理历史城镇旅游化进程。历史城镇的保护规划需要首先建立在对“城镇物质形态”科学识别的基础上才能展开,历史城镇的有效保护需要建立在对“城镇物质形态”和“人文内涵”双重解读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基于城市形态学的基本理论,本课题从微观角度入手采用综合的研究方法,以典型个案的微观地域为核心考察对象,对旅游影响下的历史城镇的物质形态及其人文内涵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研究发现1,平遥传统民居改为民俗客栈的基本类型有两类“兼并型”、“加建型”。传统民居空间逻辑的改变从整体的角度体现了旅游者作为居住主体对于新功能空间的需求。居住主体的变化也使得平遥旅游主要聚居区在社会联系上区别于古城内的其他区域,开放多元的社区秩序正在建立。旅游业引发的多元文化从意识和审美上促进了居住形态的转变。2,由民居和由商铺改造来的票号,在整体布局、空间等级、院落布局、与外界联系及功能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同。3,平遥民居宅门的形态变化可归纳为三种主要类型家族的生物性变动而产生的大门形态变化;院落功能转变下大门形态的响应;官方主导下的形态复原。大门形态变迁根源于社会经济状况的持续转变,微观层面的驱动因素包括人口的膨胀及杂院的形成、经济转型下的院落功能转变、产权变更所形成的房产主体多元化、政策规范的约束。4,风水观念作为一种历史现象,伴随了传统城市几千年,成为城市形态强有力的制约因素之一。风水观念左右甚至决定了平遥传统民居不是自由、有机生长而成,而是具有很强的规划性。5,城市形态单元及其相关形态学概念关注城市形态的时空过程及最终结果,是历史城镇形态分析的有效工具。平遥古城形态单元的辨析与划分充分展示出细致的形态认知对于保护规划的有效性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基于形态单元的分析,可以发现平遥历年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对于保护对象的认知存在着根本的缺失。同时,研究在理论方面进行了梳理和总结。1,明确提出西方城市形态学流派对中国历史城镇保护与管理的意义及借鉴价值; 2,明确提出中国历史城镇保护研究的三维体系;3,明确提出中国旅游需求影响因素的分类方法及旅游需求预测研究的指向;4,明确提出城市游憩系统规划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25
  • 9
  • 0
  • 0
  • 1
相关项目
陶伟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