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水镊捕获微粒机理及其输运特性研究
  • 项目名称:水镊捕获微粒机理及其输运特性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51075217
  • 申请代码:E0512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程晓民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宁波工程学院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微制造在近十几年获得了迅猛发展,其关键技术和重要基础之一是实现对微粒的捕获和操控。目前,微粒的捕获和操控主要依赖于光、电和等离子体来实现。本项目拟提出一种全新的"水镊"理念中空微射流产生回旋流,进而形成"水镊"。项目工作将采用分形理论研究微射流的界面性质以及"水镊"形成条件,利用耗散粒子动力学对"水镊"流场进行模拟和分析,同时在视觉系统监控下研究"水镊"的稳定性。通过对"水镊"的形成、稳定、捕获精度、输运控制等深入研究,揭示"水镊"对微粒的捕获机理,建立和完善"水镊"对微粒的操控理论,解决"水镊"的稳定和操控关键问题,实现"水镊"对微粒的准确捕获与输运。本项目是研究小组基于水射流长期研究基础上的延伸,相关工作将探索和完善一种新的微制造原理和方法,同时为"水镊"直写三维微型零件提供一定的关键技术。

结论摘要:

项目针对微射流的特点,研究了“水镊” 捕获微粒的机理,包括中空微射流的动态特性、回旋流的形成、微射流和微粒的耦合作用、“水镊”捕获微粒数值模拟等,建立了“水镊”捕获微粒的理论模型,确定了“水镊”的形成条件及“水镊”对微粒的捕获条件。基于直线电机的运动特性,研究了“水镊” 对微粒的输运问题,搭建了直线电机驱动的“水镊”实验平台,并进行了实验平台的性能优化。研究探索了一种新的微制造原理和方法,为进一步开展基于射流的微制造研究奠定了基础。在本项目的支持下,已发表论文15篇,其中SCI收录3篇、EI收录12篇。项目核心技术申请发明专利8项,其中授权日本和中国发明专利各1项、美国公开1项、PCT国际申请1项,完成了项目预期的指标(原申请书主要指标SCI和EI论文6~8篇,专利2项)。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4
  • 2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6 会议论文 4
程晓民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