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富营养化湖泊中生物可利用有机磷的时空变化及其对湖泊藻类群落演替的贡献
  • 项目名称:富营养化湖泊中生物可利用有机磷的时空变化及其对湖泊藻类群落演替的贡献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40601034
  • 申请代码:D010104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07-01-01-2009-12-31
  • 项目负责人:史小丽
  • 负责人职称:副研究员
  •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 批准年度:2006
中文摘要:

随着富营养化程度的加剧,水体中生物可利用性有机磷在总溶解性磷中的比例不断上升,在太湖梅梁湾可达到88%。本研究通过室内、室外的营养添加实验探讨了不同形态的生物可利用性有机磷对藻类生长、种间竞争及种群演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培养条件对藻类种间竞争有很大的影响,在高磷浓度的批式条件下,铜绿微囊藻在与蛋白核小球藻的竞争中成为优势种,而在低磷浓度的半连续培养条件下小球藻则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其次,藻对不同形态磷源的利用能力是不同的,无机正磷酸盐仍然是最易利用的磷源。葡萄糖-1-磷酸和环磷酸腺苷比三磷酸腺苷更利于藻的生长,而焦磷酸盐和聚合磷酸盐是效率较低的磷源。碱性磷酸酶对焦磷酸盐和聚合磷酸盐的水解能力较弱,而在葡萄糖-1-磷酸,ATP等有机磷源培养条件下则具有较高的活性。野外原位添加实验结果表明,有机磷进入到水体后会立刻水解,水解程度与磷形态有关,链状单酯类化合物较二酯类或环状的有机磷化合物更易水解,有机磷化合物的水解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藻类生长。添加外源性有机磷显著促进浮游藻类的生长和多样性的增加,微囊藻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而衣藻在生物量上占绝对优势。浮游藻类的组成结构与磷源的形态没有显著关系

结论摘要:

英文主题词bioavailable organic phosphorus; algae; competition; alkaline phosphatase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6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史小丽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