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胆道病变(ischemic-type biliary lesion,ITBL)已成为阻碍肝移植长期疗效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但目前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胆道微循环受损是ITBL的病理学基础,若能检测到胆道血流灌注状态或许有助于解决早期诊断困难的难题。本研究拟利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EUS)新技术可无创、实时观测组织血流灌注的特点,使用CEUS观察犬ITBL模型体内胆道微循环在病程中的一系列变化,旨在获得CEUS可动态评估微血管结构及功能改变的可靠证据,期望提供一种全新的从微血管层面早期诊断ITBL的无创性方法;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胆管微循环、探讨ITBL发生发展机制提供一种无创、动态观察的新手段。
liver transplantation;ischemic-typed biliary lesions;microcirculation;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缺血性胆道病变(Ischemic biliary lesion, ITBL)是肝移植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缺乏无创、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ITBL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胆道周围血管丛受损导致血流灌注减少、胆道损伤。本研究从这一基本病理改变着手,利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技术可无创、实时观察组织血流灌注的特点,试图通过评估胆道血供状态从而解决ITBL早期诊断的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其结果如下1)鉴于相关研究国内外未见报道,课题组首先需确定适合CEUS检查的胆道缺血动物模型。通过比较小鼠、大鼠、兔及犬,最终选择新西兰兔进行模型制备。建模方法联合肝动脉及胆总管下段钳夹2h以上,可成功制备胆道缺血动物模型;2)建立统一的CEUS方法,保证后续研究的科学性。最终确定造影剂SonoVue, 剂量0.6mL/次,注射方法为团注,超声造影时相划分为动脉期(0-20s),门脉期(21-30s)和延迟期(31-180s);3)鉴于胆管微小,首先需要验证CEUS反映胆管血供的可靠性。最终证实CEUS上胆管壁有无增强与胆管供血动脉的开放夹闭一一对应,证实CEUS通过观察胆管壁的增强水平可反映胆管血供状态;4)获取正常胆管增强表现。正常胆管壁在CEUS上表现为动脉期高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等增强。5)探讨CEUS能否显示胆道缺血改变,从而为早期诊断奠定基础。结果证实胆道呈现微血管密度减少、胆管上皮受损、胆管壁纤维组织增生等缺血性改变时,在CEUS上表现为动脉期胆管壁低或无增强,这说明胆管壁CEUS增强水平的减低确实反映了胆管微血管受损、血流减少的病理学改变。6)CEUS定性诊断ITBL的临床研究。以动物实验为基础,将上述研究结果应用于临床。临床研究证实,CEUS上动脉期胆管壁无或低增强是ITBL患者的主要特点,以该特点作为诊断标准,2位独立阅读者诊断ITBL的敏感性为66.7%和62.5%,特异性为83.3%和83.3%,准确性为72.2%和69.4%,观察者间一致性良好(κ=0.80)。部分病例提示CEUS可在肝移植术后2周即早期诊断ITBL,较现有诊断方法MRCP于术后3个月的检出时间大为提前,这不仅解决了早期诊断ITBL的难题,也为ITBL的早期治疗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