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具有干旱胁迫抗性但并不引起草食家畜中毒现象的内生真菌菌种或菌株,并将它们转接到可相容的宿主植物中形成稳定的互惠共生体,对于建立可持续的草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过去几年中,我们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初步证实了内生真菌对其宿主植物黑麦草的抗旱能力的增益效应;本项目将以内生真菌生产的生物碱的种类为主要依据,从黑麦草和高羊茅的带菌植株中筛选具有抗逆性但同时对放牧家畜影响较小的菌株,采用人工转接的手段将其导入我国北方草原常见种羊草和羊茅的植株中,观察内生真菌与新宿主的相容性和稳定性,研究可相容宿主植物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反应,为进一步揭示内生真菌与宿主共生关系的实质、更有效地利用内生真菌-植物共生体这一特殊的生物资源提供科学据。
筛选具有干旱胁迫抗性但并不引起草食家畜中毒现象的内生真菌菌种或菌株,并将它们转接到可相容的宿主植物中形成稳定的互惠共生体,对于建立可持续的草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三年来我们按照预定的计划开展研究,在以下8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①采用形态学与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内生真菌种下单位进行划分并获得成功;②采用两种不同方法(麦角固醇含量指示法,PCR技术定量法)实现了对植物内生真菌的定性检测和定量分析;③从已分离的内生真菌中筛选出抗性菌种;④将抗性菌种转接到原宿主植物的近缘种中,完成了两者之间的相容性检验;⑤对我国北方草原野生牧草内生真菌资源展开广泛调查,发现在所调查的21属43种禾本科植物中,有27种感染内生真菌,其中我国未曾发现的宿主包含4个属及21个种;⑥重点研究了内蒙古中东部草原广泛分布的群落伴生种羽茅所含内生真菌的遗传多样性、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宿主的关系;⑦对羽茅种群中广泛分布的内生真菌展开分子系统学研究,推测羽茅种群中的内生真菌具有相同的起源;⑧对羽茅内生真菌形态和生长速率与环境因子作相关性分析,发现内生真菌形态群的数目由西向东呈增加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