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在大量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利用Cluster多卫星技术分析了极尖区小尺度结构(磁洞),确定其为空间结构,并提出其可能的形成机制,即磁鞘中发展到非线性阶段的镜像模结构传播进入了极尖区;利用多卫星数据,在高高度极尖区深入探索了极尖区物质传输的机制,确定了在行星际磁场北向期间的太阳风进入磁层的"进入层",并指出这一进入层是由行星际磁场北向情况下的高纬双重磁场重联所导致的,同时数据还表明,在此过程中相关的磁场重联过程是非稳态的;基于极尖区和磁尾在物质传输方面的联系,我们统计研究了相关的磁尾电流片拍动的起源和运动方式,发现磁尾电流片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运动,指出它们具有不同的起源;基于极尖区中的磁洞和太阳风中的磁洞的可能联系,我们进一步在近地空间研究了磁洞结构的性质,发现从0.72AU到1AU,不仅磁洞出现率的变化很小,磁洞的几何形状也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由此推断大部分的磁洞已经在0.72AU之前形成并且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本项目工作有助于人们从新的角度理解太阳风和磁层各区域通过极尖区的相互作用过程。
英文主题词cusp; spatio-temperol structure; magnetic hole; entry layer; solar wind - magnetospheric inter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