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北方农村必不可少的采暖设施。将其发扬光大,对农村建筑节能、改善室内环境和生物质燃料的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迄今为止,火炕主要依照民间的经验来搭建,极少进行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因此,阻碍了火炕的创新与推广应用。此外,火炕只能加热其所在房间、不能顾及整幢建筑热环境的弊端,也难以满足农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本项目从流体力学和传热学基本理论出发,探索火炕传热与蓄热的本质,建立火炕蓄热和放热模型,通过深入的实验研究和数值分析,探讨火炕结构、材料、燃烧速率等因素对火炕蓄放热和房间环境温度的影响,剖析火炕热量传递的方式和比例;并进一步结合农村建筑的热负荷特性,构建基于生物质燃料的火炕-火墙-土暖气集成采暖系统,研究系统中各个部分的热流特性和运行调节特性,提高火炕的蓄热性能、集成采暖系统的调节性能以及房间的即热性能。研究成果有望为火炕采暖方式的新突破打下理论基础。
Kang;Heating;Heat transfer model;Rural;Biomass energy
作为传统的供暖措施,火炕已在北方农村被广泛使用。然而目前火炕的深入理论研究较少,妨碍了火炕的创新和推广;而且在单独使用火炕的条件下,室内热环境差,不能满足人们的热舒适要求。因此,亟需研究相应的集成采暖系统来满足农村建筑的供暖需求。本项目在对生物质燃料放热模型研究的基础上,以集总参数法建立了传统火炕的传热模型,并开发了计算软件。建立了炕面温度不均匀的火炕传热模型,并考虑了烟道内高温烟气的辐射及土灰层的蓄热作用,从而对火炕内部的传热过程和热量分配有了深入的理解,并利用该模型优化了火炕结构。建立了火墙式火炕在三种运行工况下的传热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并优化了火墙式火炕结构。分别构建了柴灶和火炕内置换热器模型,并在上述计算软件中增加了这两个模块。为了改善整栋建筑的室内热环境,提出了柴灶-火炕-热水的集成采暖系统。搭建了火炕-火墙-热水、火炕-热水以及柴灶-火炕-热水的集成采暖系统的实验平台,实验结果表明集成采暖系统可有效提高室内热环境。建立了集成采暖系统传热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可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