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羧酸稀土等与水玻璃中的硅醇反应制成前驱体,再与含有官能团的聚硅氧烷以及其他聚合物进行原位反应,制得含有纳米尺寸聚集体的杂化弹性体材料,在电场作用下会因为瞬间物理交联而产生明显的黏度变化,甚至产生液-固相变,从而实现普通聚合物的智能化。本项研究的意义在于开发了一条从廉价硅原料制备纳米结构的新技术,寻找到一条采用非填充法构建聚合物纳米结构的方法,研究无机纳米结构在聚合物中形成的规律,解析稀土元素在掺杂聚合物纳米结构后对聚合物功能的影响,提出弹性体材料智能化的新理论。
本课题研究在聚合物体系内形成分散性良好的无机纳米粒子,利用稀土元素的多种掺杂形式进行功能化改性,探索无机粒子与含官能团的聚硅氧烷等聚合物进行接枝的各种反应,制备含有纳米尺寸聚集体的杂化弹性体材料体系。该体系在电场作用下会因为瞬间物理交联而产生明显的黏度变化,甚至产生液-固相变。为了系统研究相关材料的制备方法和理化特性,我们进行了多种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稀土元素掺杂对材料光、电、磁性能的影响、纳米/聚合物流变对复合材料形态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尤其重要的是发现了可以通过偶联剂将无机纳米粒子与官能聚硅氧烷低聚物进行接枝,形成了纳米粒子在聚合物链上接枝悬挂的"挂铃式"特殊结构体系,该体系制成的电流变液可以在500V/mm较低电场下产生明显液-固相变,并且具有极好的抗沉降稳定性,在不添加任何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放置60天后沉降率在1%以下。本研究成果对建立稳定的纳米接枝连续相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类似方法可以将各种无机纳米粒子接枝到合适的聚硅氧烷链上,制备一系列高稳定性的新型电流变液。通过研究体系流变和液-固相变规律,建立了相应的力学和结构模型,为电流变液的实际应用开发了一条新型制备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