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益髓通窍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中枢整合机制研究
  • 项目名称:益髓通窍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中枢整合机制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81072864
  • 申请代码:H2718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武平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中风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通过多年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针刺对中风病的疗效肯定。本课题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以中医针灸理论为指导,针刺百会、风池、悬钟、三阴交等体现益髓通窍作用的穴位治疗缺血性中风病,选择其关键病理过程和针刺作用的主要靶点- - 脑内神经通路作为切入点,运用ASL、VBM和fMRI等技术,结合数学、计算机科学、神经生理学等多学科知识,从中枢整合机制的角度,观察益髓通窍针法对神经通路的影响。旨在深入研究针刺对中风病发挥效应的环节和内在的中枢效应机制。为针刺治疗中风提供更丰富的科学依据,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临床指导价值。

结论摘要:

本课题以中医针灸理论为指导,针刺百会、风池、悬钟、三阴交等体现益髓通窍作用的穴位治疗缺血性中风病,选择其关键病理过程和针刺作用的主要靶点—脑内神经通路作为切入点,运用fMRI技术,采用了ReHo和VBM等分析方法,结合数学、计算机科学、神经生理学等多学科知识,从中枢整合机制的角度,观察缺血性中风病人与正常人在脑功能和结构上的差异,以及益髓通窍针法对神经通路的影响。结果显示缺血中风患者在脑的运动、感觉和情绪等区域和正常人存在在功能和结构上的差异;主要在小脑(Cerebelum)、左侧楔前叶(Precuneus_L,BA 31)、左侧额叶、颞叶和前扣带回等区域,以及舌回、脑岛、丘脑和顶叶、颞叶等区域。针刺前后在脑相关区域的功能和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主要在额叶、缘上回、颞叶、小脑、脑岛、枕叶、角回、旁中央回、梭状回、前扣带等和感觉、情绪、运动相关的区域,而且其改善程度和常规药物治疗组比较有存在差异,提示针刺治疗中风病发挥效应的环节和内在的中枢效应机制,可能是刺激了与感觉、情绪、运动等相关脑区,使其功能和结构发生了变化。本研究为临床诊断和判断中风的预后,判断针刺治疗的效应,提供了更丰富的科学依据,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和临床指导价值。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8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6 会议论文 1 著作 1
武平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