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三亚鹿回头岸礁区澄黄滨珊瑚共附生放线菌群落的季节性动态变化研究
  • 项目名称:三亚鹿回头岸礁区澄黄滨珊瑚共附生放线菌群落的季节性动态变化研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41106139
  • 申请代码:D0609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4-12-31
  • 项目负责人:李洁
  •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珊瑚礁生态系统具有高生物多样性和高资源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构建礁体的造礁石珊瑚与丰富多样的微生物构建了密切的关系,这其中放线菌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对石珊瑚共附生放线菌群落组成特点、与宿主的相互关系以及资源的开发利用均未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工作。本项目选择三亚鹿回头岸礁区的石珊瑚优势物种澄黄滨珊瑚作为研究材料,采取分季采样的方式,利用免培养分子手段对其共附生放线菌群落组成进行分析;同时在前期工作基础上通过建立合理有效的分离方法,对可培养共附生放线菌进行分离和多样性分析,并检测菌株对珊瑚及水产品病原菌的拮抗活性。通过该项目的开展,开启对石珊瑚共附生放线菌的研究,阐明其群落结构对季节变化的动态响应模式,探讨它们在造礁石珊瑚环境适应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当前,全球珊瑚礁生态系统面临急剧退化的危险局面,本项目的实施从海洋微生物基础理论研究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都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结论摘要:

采用免培养技术对分布于三亚鹿回头岸礁区的不同月份采集的澄黄滨珊瑚共附生放线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除未归类的类群外,在本研究中发现33个属;珊瑚的黏液、组织和骨骼中的放线菌群落组成差异显著,但在不同月份的样品间没有显著差异。通过分离培养手段的优化,分离获得放线菌212株,鉴定分属于13科15属,有效描述了放线菌新物种3个。从中筛选获得拮抗珊瑚病原菌的活性菌株11个,同时发掘了其聚酮合酶及非核糖体肽类合成酶功能基因。研究结果揭示了澄黄滨珊瑚共附生放线菌的物种多样性、抗菌活性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合成潜力。通过项目的实施掌握了澄黄滨珊瑚共附生放线菌的多样性水平和群落结构特征,建立了有效的石珊瑚共附生放线菌分离培养方法,分离鉴定了一批放线菌资源,从中挖掘到新物种和活性菌株。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2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6 著作 1
李洁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