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虚拟水贸易过程中水资源流动机制研究
  • 项目名称:虚拟水贸易过程中水资源流动机制研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41101538
  • 申请代码:D011102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4-12-31
  • 项目负责人:柳文华
  •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在虚拟水(Virtual Water)概念提出后,结合缺水地区的相关研究不断深入,但缺乏对虚拟水贸易的政策选择依据及在虚拟水贸易过程中水资源流动机制研究。本项目以北京市为研究案例,在分析用水结构变化与特征和计算虚拟水流动变化特征的基础上,研究虚拟水贸易过程中水资源流动机制,包括水资源流动变化特征,分析流通过程并评价资源效率与贡献率,分析水资源流动驱动力与机制。结合对虚拟水贸易多学科的理论研究,分析机会成本、比较优势、农业生产条件、水资源禀赋在虚拟水贸易政策中影响,探索建立虚拟水贸易决策评价模型和方法,并结合水资源流动机制研究成果建立以虚拟水贸易为基础的水资源高效利用与管理机制。

结论摘要:

虚拟水涉及水资源科学、农业、社会经济和政策,在其概念提出后,结合缺水地区的相关研究不断深入。本项目以北京市为研究案例,在分析用水结构变化与特征和计算虚拟水流动变化的基础上,研究农产品贸易过程中水资源流动机制,包括水资源流动变化特征、水资源贡献率和流动的驱动力与机制。北京市水资源问题具有城市快速发展中资源配置与利用的典型性,研究其水资源问题,对研究大城市中水资源问题具有探索和指导意义。对2003-2009年间主要农产品虚拟水量计算结果显示,在2003-2005年,北京市农产品中虚拟水以输出为主,但呈现了下降趋势。2006-2009年期间,北京市农产品中虚拟水以输入为主,且输入量不断增加。北京虚拟水年输入量远超其水资源总量,对缓解水资源短缺起到了缓解作用。影响水资源流动的因素包括水资源总量、农业用水、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环境用水、人口数量、GDP、农业生产条件、经济环境等多个方面。从农产品生产条件分析,北京市由于自身水资源缺乏,对推动虚拟水流入起到了驱动作用,而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则促进了虚拟水向外流出。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因挤占农业用水,限制了农产品贸易虚拟水流动(输出)。驱动虚拟水流动的因素分为输入和输出驱动两方面。水资源短缺、耕地资源不足、比较优势不明显限制虚拟水流出,人口数量、GDP、贸易环境驱动虚拟水流入。虚拟水政策的选择涉及因素较多且复杂,从北京的农副产品贸易中虚拟水驱动分析认为,虚拟水贸易选择的主要考虑依据为资源禀赋、农业生产主要限制要素、用水的机会成本、资源的贡献(经济效益)、人口、GDP和贸易条件,构成了虚拟水贸易选择的基本要素。 北京为应对水资源短缺展现了良好的调适能力,但未将虚拟水列入水资源管理的政策参考。更大范围的产品贸易中虚拟水和水足迹研究,将完善虚拟水选择的政策框架,进一步明晰虚拟水对解决北京水资源短缺的贡献和作用。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73 会议论文 7 获奖 14 著作 6
期刊论文 10 著作 1
柳文华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