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运用生态学理论,以甘肃省天水市与陕西关中地区的传统生土民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实地调研测试,分析当前民居衰退、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本原因;总结传统生土民居建筑的生态建筑思想及技术经验的演进过程;研讨地方建筑材料、传统构造作法在现代技术条件下的更新与演进;进而探索生土民居更新发展的生态化策略并开发具有地域特征的生存居住模式以实现生态性、地域性、文化性的和谐共生。旨在改善传统民居的建筑环境、西北地区的人居环境,并在此基础上营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建筑,以此延续地域文脉,推动西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Guanzhong-Tianshui area;Traditional dwellings;Ecological;Evolution;Suitability
课题运用生态建筑学理论,以关天地区的传统民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实地调研与测试,分析传统民居衰退、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本原因;课题组总结传统民居建筑的生态建筑思想及技术经验的演进过程;总结地方建筑材料、传统构造作法在现代技术条件的演进与生态优势;进而探索生土民居更新发展的生态化策略并开发具有地域特征的生存居住模式以实现生态化、地域化、现代化的和谐共生。课题旨在改善传统民居的建筑环境以及西北地区的人居环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营建具有地方特色新建筑的尝试,以延续地域文脉,推动西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其主要完成情况 1)完成了天水地区大量的传统民居实地测试与调研,在已有关中传统民居的研究基础之上,总结了关天地区传统民居的演进历程,分析了传统民居在历时性与共时性上衰退的根本原因。在历时性上,分析了传统民居演进的过程;在共时性上,分析了导致传统民居衰退的各种因素。 2)解读关天地区传统民居的建筑空间形态与围护结构的特征,总结了关天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的生态建筑思想及技术经验。 3)通过对关天地区传统生土民居与日照、风、温度、湿度等物理要素相互关系的分析,提出关天地区传统民居适宜自然环境的建筑语言。通过对设计建造过程的研究,提炼其建造特点并结合现代技术将其转化和重构为指导设计和建造过程的实践工具。 4)在课题中以需求分析为切入点,涵盖安全、功能及艺术性三要素,从结构、人文、及技术实现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论述,为民居再设计提供一种全新的蓝图和构造灵感。课题通过对关天民居之间联系和研究的调研,充分考虑伏羲文化影响,利用建筑气候适宜性原理,对天水地区可利用的各种气候、自然、技术、建筑及规划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从设计实践角度对建筑师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5)以生态化设计为目的,以生态建筑为平台,通过建筑材料生态化程度综合评价实现了建筑材料地域适应性可持续利用。在课题中建立了民居建筑评价系统,使设计人员对传统民居生态化改造需要考虑的问题有了充分的掌握。通过对设计元素和问题的分析,提出被动式设计策略和保护性原则。最后,以天水市的传统民居为例,进行了改造实例介绍和分析,应用课题成果实现了传统民居生态化改造。取得成果 1)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篇,其中EI/ISI论文2篇,中文核心期刊2篇。 2)结题报告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