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中国中生代无尾两栖动物的演化与相关地层学研究
  • 项目名称:中国中生代无尾两栖动物的演化与相关地层学研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40302008
  • 申请代码:D0201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04-01-01-2006-12-31
  • 项目负责人:王原
  • 负责人职称:研究员
  •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批准年度:2003
中文摘要:

本项研究是通过对我国近期首次发现的一批中生代无尾类两栖动物化石的骨骼形态学研究和生物地层学研究,分析相关类群的进化谱系,重点探讨无尾类的性状演化特点,分析系统发育关系,并通过对已发现的罕见的中生代无尾类不同发育阶段的个体的研究,讨论特定门类化石无尾类的个体发育特征,并深入探讨无尾类的早期演化和在中国的地理分布与迁徙规律。另外,初步建立我国中生代化石无尾类的地层层序和化石组合,探讨无尾类在中生代生物地层学中的意义,为地层划分提供佐证。中生代无尾类化石在我国是首次发现,对探讨过去未知的早期无尾类在我国的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些化石保存精美,不仅具有相当的丰度和分异度,而且包括了若干类群的最原始类型,因而在世界中生代无尾类的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结论摘要:

我国中生代无尾类两栖动物研究近年来因化石的发现才刚刚兴起,本项目对新发现的标本进行了研究。这些材料具有保存好,时代早和属种分异度大的特点。通过本项工作,对我国中生代滑体两栖类(包括无尾类和有尾类)进行了分类学、系统发育学、生物地层学以及初步的演化生物学和古生态学研究,确定了我国五个中生代无尾类化石层位,修订了过去研究中的地层学、骨骼解剖学和分类学中的错误(如北票中蟾、瘦宜州蟾),描述了新的化石材料(包括道虎沟辽西螈、中华胖螈等新属种,以及我国中生代无尾类的最晚代表九佛堂无尾类)。对基群无尾类进行了深入的系统发育学研究,确定了我国中生代无尾类两个不同的演化阶段及其代表(北票中蟾与三燕丽蟾),初步探讨了我国中生代无尾类的辐射演化特征(属种分异度高、个体数量巨大、现生类型出现,以及原始类型与进步类型的并存)以及两种不同的生态类型(典型水生环境以及滨岸乃至陆生的环境)。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8
  • 2
  • 0
  • 0
  • 1
王原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