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雌激素经G蛋白耦联型受体GPR30介导中枢性内脏痛敏机制研究
  • 项目名称:雌激素经G蛋白耦联型受体GPR30介导中枢性内脏痛敏机制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31171066
  • 申请代码:C0910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5-12-31
  • 项目负责人:戎伟芳
  • 依托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内脏痛敏性疾病发病率极高,在女性尤其多见,且症状及对镇痛药物的反应都随性激素周期波动,说明雌激素对内脏痛有重要调节作用,阐明这一作用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潜在应用价值。在前期工作中我们聚焦于内脏痛内源性调控(下行易化与抑制)的核心结构-头端延髓腹内侧部(RVM),发现雌激素可激活RVM的痛觉调制神经元,抑制吗啡在该部位的镇痛作用,而介导这一作用的雌激素受体极可能是位于ON细胞内质网膜上的GPR30受体。在此基础上,拟采用单细胞、脑片和在体电生理及分子影像等研究方法,进一步证实GPR30在RVM的细胞特异性表达和亚细胞水平的定位,阐明从GPR30激活到u型阿片受体信号通路失活的机制,揭示这一雌激素信号机制在中枢性内脏痛敏中的作用。这些研究的成果不仅可为内脏痛的机制和性别差异现象提供新的解释,而且有望为研发以GPR30受体及其信号通路为标靶的新型镇痛药物提供重要依据。

结论摘要:

内脏痛和吗啡镇痛的性别差异现象提示性激素参与疼痛调控,但其中的具体机制仍不清楚。本项目聚焦雌激素和痛觉的下行调控系统,研究目标是揭示雌激素在延髓腹内侧部(RVM)的作用和受体机制,探讨这一信号机制在内脏痛和吗啡耐受中的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向大鼠RVM内微量注射雌激素可显著增强结直肠充胀(CRD)引起的内脏运动反应(VMR),并显著减弱吗啡的镇痛效应;多管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和微电泳实验证实雌激素能选择性兴奋ON细胞,并减弱吗啡对ON细胞的抑制作用。 2)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实验证明RVM部位主要表达G蛋白偶联型雌激素受体-1(GPER1/GPR30)而非经典受体ERa和ERb;通过与NeuN等多种标记物的共标记实验,证明GPR30表达在非5-HT能神经元的高尔基体,并且GPR30阳性神经元下行投射到脊髓背角。细胞内记录实验证实GPR30仅表达在ON细胞,雌激素通过突触后机制引起ON细胞去极化。 3)在急性分离的RVM神经元,雌激素可引起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在延髓脑片,GPR30选择性激动剂G1显著抑制DAMGO诱导的钾离子外流,这一作用依赖胞内钙离子信号;在SHSY-5Y细胞检测到MOR和GPR30的表达,钙成像实验发现雌激素可通过激活GPR30引起胞内钙浓度升高。在延髓脑片,雌激素和G1可诱导MOR磷酸化。 4)在环磷腺苷诱导的结直肠高敏大鼠,RVM部位GPR30和磷酸化MOR(pMOR)表达显著升高;向RVM内微量注射或渗透泵持续皮下注射GPR30阻断剂G15都可逆转结直肠痛敏和降低RVM部位pMOR表达;用腺病毒下调RVM内GPR30 表达同样能逆转结直肠痛敏和降低pMOR表达。 5)在RVM部位检测到芳香化酶的表达,提示该部位能够从头合成雌激素;在环磷酰胺诱导的结直肠痛敏大鼠,芳香化酶表达增加并且芳香化酶抑制剂能够显著逆转结直肠痛敏以及GPR30和pMOR高表达。 6)在野生型小鼠,G15显著抑制吗啡耐受的形成。另外还建立了GPR30基因敲除小鼠和大鼠,初步结果支持GPR30可能参与吗啡耐受。 以上实验较清楚地揭示了雌激素对脑干下行调控系统的影响、受体机制及信号通路,表明外周来源或局部合成的雌激素通过GPR30引起胞内钙增加,提高ON细胞兴奋性和诱导u型阿片受体磷酸化,这一信号机制在内脏痛敏和吗啡耐受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3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戎伟芳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