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不同道路情况的交通观测和理论研究,弄清交通流不同相的交通特性和它们之间的相变转换机制。综合运用统计物理学、非线性动力学、流体力学、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和交通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能体现交通流相变特性和形成机理的交通流模型,模拟符合这类复杂交通流行为的动态过程,为交通工程部门规划、设计和完善其交通网络与交通控制系统提供科学依据。作为一种相对简单的自驱多粒子系统,交通流相变特性和机理的研究还将加深人们对自驱多粒子系统的非平衡动态特性的认识,既发展交通流理论,又促进统计物理学和其它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共同发展。
本项目通过对不同道路情况的交通观测和理论分析,研究了交通流不同相的交通特性和它们之间的相变转换机制,建立了能体现交通流相变特性和形成机理的交通流模型,模拟了交通流行为的动态过程,提出了一些可供交通部门参考的交通管理、规划和设计方案。此外,我们还研究了行人流动态特性以及行人流和车流的相互作用,这也是研究我国混合交通流的基础。同时我们还研究了由车辆交通等物理问题抽象出的自驱多粒子系统的非平衡动态特性以及复杂网络上的交通流问题。项目实施中,在国内外交通科学和物理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和录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有SCI论文46篇(28篇EI同时检索)。项目负责人的博士论文被评为05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项目负责人入选2006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研究成果在国际会议上交流6人次,在国内会议上交流10人次。培养硕士学位研究生1名,另有1名博士研究生和8名硕士研究生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