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免疫诱导是小肠移植免疫耐受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拟在FK-506诱导小肠移植免疫耐受有效的基础上,运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联合FK-506和骨髓移植(BMT)诱导大鼠小肠移植特异性免疫耐受,观察移植后大鼠外周血供体细胞比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移植小肠组织病理变化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临床表现。通过观察MSCs产生的可溶性细胞因子,对调节性T细胞(Treg)的增殖、凋亡、活化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机制,阐明MSCs在移植免疫耐受中对Treg的调节作用及分子机制。通过观察经rCXCR4基因修饰后的MSCs与未经修饰的MSCs在受者体内归巢、再生、修复及抑制局部炎症反应能力的差别,探讨基因修饰MSCs对移植小肠的修复作用及机制。本研究将讨论MSCs能否诱导移植物与受者间稳定嵌合状态,继而使受者对供体器官形成长期稳定的特异性免疫耐受,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intestinal transplantation;bone marrow MSC;donor specific tolerance;two-photon microscopy;
小肠移植是短肠综合征及其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唯一有效治疗方案。但由于小肠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过高,以至其临床效果与其他实体器官移植相差甚远。因此,如何有效诱导供者特异性免疫耐受一直以来都是小肠移植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间充质干细胞(MSCs)最早分离自骨髓组织,现已发现机体内几乎各种组织中均存在间充质干细胞。大量研究结果发现间充质干细胞不仅具有极低的免疫原性,而且可通过与不同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有效调节/抑制免疫反应。因此,我们应用供者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结合他克莫斯的新型免疫方案诱导小肠移植供者特异性免疫耐受。于小鼠动物模型中观察供者来源的BM-MSCs迁移方式及相关免疫机制。本研究中,我们首先应用Cuff血管吻合技术成功建立了小鼠原位及异位小肠移植模型,并应用双光子激光扫描荧光显微镜(TPLSM)对小肠移植物进行实时、无创成像,从而量化小肠移植物缺血严重程度及功能活性,并检测供者来源的BM-MSCs迁移方式及归巢位置。在此基础上,我们发现1、供者来源的BM-MSCs可有效定植于小肠移植物内,并可迁移至受者骨髓组织中;2、供者来源的BM-MSCs结合他克莫斯的新型免疫诱导方案可减轻同种异体排斥反应所造成的组织损伤,但并不能有效阻止排斥反应的发生。本项实验就供者来源的BM-MSCs诱导供者特异性小肠移植免疫耐受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其未来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