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我国逆周期金融监管机制研究
  • 项目名称:我国逆周期金融监管机制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71173180
  • 申请代码:G030201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5-12-31
  • 项目负责人:周晖
  • 依托单位:浙江财经学院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是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金融监管改革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逆周期金融监管是其核心内容之一。运用现代金融监管工具实施逆经济周期调节,可以缓解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现象,降低其对宏观经济波动的放大效应。加强逆周期金融监管的研究,对于增强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具有积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课题将在对欧美金融监管法案进行国际比较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金融监管实践,运用现代金融监管理论,提出我国金融宏观审慎监管架构并构筑我国逆周期金融监管政策工具及指标体系。在对相关模型改进与完善的基础上,通过选取GDP增长率、货币供应量、股票价格指数、信贷增长等宏观经济指标,探讨监管资本、贷款损失准备金、杠杆率等工具逆周期调节功能的运用。最终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以资本缓冲、动态拨备、杠杆率以及流动性压力测试为核心的逆周期金融监管工具体系,为我国实施逆周期金融监管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与政策工具。

结论摘要:

国际金融危机再一次凸显加强宏观审慎金融监管对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性。世界各国对宏观审慎监管的认识不断加深,欧美国家纷纷推出各自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构建新的涵盖银行、证券、保险行业的金融监管框架,成立系统性风险管理机构,致力于在微观审慎监管的基础上加强宏观审慎监管,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是宏观审慎监管的逻辑起点。本课题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银行、证券、保险以及开放式基金等行业都存在明显的顺周期性,它增强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加剧了宏观经济的波动。在银行方面,本课题分别从资本监管、贷款损失计提两个方面利用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对巴塞尔协议II的顺周期效应进行测度。其中,通过运用产出缺口(GAP)作为经济周期的指标,更好地验证了缓冲资本的顺周期效应,并且从经济理论角度和技术方法角度分别阐述了贷款损失准备的顺周期效应。在证券公司方面,由于其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其经营管理行为存在和商业银行类似的顺周期性特征。本课题将净资本比率作为分析证券公司顺周期性的指标,选取我国45家证券公司为样本建立的面板数据模型进行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证券公司净资本比率存在明显的顺周期性。在对保险公司与基金公司顺周期性的存在性的研究方面,本课题首先选取中国17家保险公司2003-2009年年度数据作为分析样本,利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保险公司的顺周期效应显著;此外本课题选取2003年1月2日至2011年10月28日的中证基金指数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开放式基金风险值的顺周期性明显。在证明各金融机构顺周期性确实存在的基础上,还需建立相应的系统性风险预警模型。本课题首先通过实证分析选取MS-VAR模型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的预警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预警体系,通过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进而对银行与证券两行业进行预警。随后本课题通过实证分析选取保险与基金行业的风险预警指标并建立相对应的系统性风险预警模型。在证明顺周期性确实存在并建立相对应的系统性风险预警模型的基础上,本课题通过建立相对应的调节机制来降低系统性风险,达到对金融体系和金融机构实施逆周期监管的效果。此外本课题最后针对中美应对金融机构风险处置进行比较研究。通过比较研究分析我国金融机构风险处置的多种模式,为我国建立稳定的金融市场、应对金融危机提出有益建议。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2
  • 0
  • 0
  • 0
  • 6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75 著作 5
周晖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