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NSTEC森林生态系统碳交换空间分布特征的环境和生物学机制
  • 项目名称:NSTEC森林生态系统碳交换空间分布特征的环境和生物学机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30900198
  • 申请代码:C030801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0-01-01-2012-12-31
  • 项目负责人:张雷明
  • 负责人职称:副研究员
  •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批准年度:2009
中文摘要:

本研究拟以我国东部南北样带(NSTEC)上的呼中落叶松林、长白山温带混交林、千烟洲亚热带常绿针叶林和鼎湖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涡度相关技术获取生态系统尺度的光合、呼吸和净生态系统生产力观测数据,利用箱式法进行土壤呼吸的连续观测。通过大气氮沉降的监测,并辅助生态化学计量学测定,获取站点间氮沉降和碳、氮、磷含量及其比例关系的空间分布。同时,开展植物生理生态学调查,获取LAI和生物量等生物要素。通过综合分析,揭示不同生态系统碳交换组分和相互关系在NSTEC上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和生物学机制,分析生态系统碳汇强度对温度、水分和氮沉降时空变化的响应和适应,并通过和其它大陆/区域的对比分析,揭示NSTEC森林生态系统碳汇空间分布的区域特色,为评价的东亚季风气候对我国森林碳汇的影响和陆地碳汇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结论摘要:

本研究以我国东部南北样带(NSTEC)上的长白山温带混交林、会同中亚热带杉木林、千烟洲亚热带常绿针叶林和鼎湖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涡度相关技术获取生态系统尺度的光合(GEP)、呼吸(Reco)和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观测数据,并结合土壤呼吸和大气氮沉降测定数据,以及文献收集数据,分析了不同类型陆地生态系统碳交换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和生物学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系统的碳交换通量表现出不同的季节变化特征,北方生态系统表现为与温度相似的单峰变化,而南方生态系统还受到降水季节分配方式的显著影响。因此,温度是影响北方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碳交换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而在南方地区,降水和辐射条件对生态系统的碳交换产生了显著影响。云量增加有助于提高温带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吸收能力,但是这种促进作用在亚热带地区并不显著,甚至表现出一定的抑制。各森林生态系统均表现为碳汇,强度变化范围为174-410 gC m-2 yr-1,并且沿NSTEC从北向南,随着温度和降水条件的改善,生态系统的碳汇逐渐增大,表明我国亚热带地区可能是一个重要的碳汇地区。基于文献资料的综合分析表明,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交换能力表现出显著的纬向和经向变化特征,即随着纬度或经度的降低,生态系统GEP,Reco和NEP均逐渐增强。相关分析表明,年均温度和降水是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空间格局的主要控制因素。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3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张雷明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