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脂肪肝内局灶性病变超声回声机制及超声造影对其血管生成的研究
  • 项目名称:脂肪肝内局灶性病变超声回声机制及超声造影对其血管生成的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81171361
  • 申请代码:H1805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2-12-31
  • 项目负责人:刘利平
  • 负责人职称:副主任医师
  • 依托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脂肪肝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脂肪肝内局灶性病变常规超声并无特异声像图改变,鉴别诊断困难。非酒精性脂肪肝以其患病率高、趋于年轻化,慢性进展性经过与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关;西方国家酒精性肝病是最常见引起肝癌的原因;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引起化疗性脂肪肝增多,转移灶的早期检出至关重要;对于肝局灶性脂肪浸润或脂肪肝内残留正常肝区,可以酷似肿瘤性病变成为诊断的陷阱。本研究采用不同类型动物模型非均匀性脂肪肝、脂肪肝内炎性假瘤、VX2肿瘤模型以及10年的临床脂肪肝内局灶性病变的病例,分析脂肪肝基础上病灶的常规超声回声特性机制,并应用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结合免疫组化、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肝良恶性病灶的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分析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与肿瘤血管生成之间的相关性,为揭示脂肪肝内局灶性病变的超声回声特性机理、肿瘤血管生成以及鉴别诊断提供无创、快捷而有价值的方法。

结论摘要:

研究背景目的脂肪肝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脂肪肝内局灶性病变常规超声鉴别诊断困难。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关;西方国家酒精性肝病是最常见引起肝癌的原因;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性脂肪肝增多,转移灶的早期检出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脂肪肝内炎性假瘤、VX2肿瘤模型以及临床脂肪肝内血管瘤的病例,研究了脂肪肝内局灶性病变的回声特点、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分析其与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相关性。 研究内容、重要结果 (1)脂肪肝内血管瘤常规超声以低回声、边界不清及后方回声增强者较多。常规超声对脂肪肝内血管瘤的诊断正确率仅48.4%。 (2)兔脂肪肝背景超声造影开始时间晚于正常肝,峰值强度低于正常肝 (均P<0.05)。兔脂肪肝内VX2移植瘤开始时间、达峰时间显著早于周围肝实质,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均高于肿瘤周围肝实质 (均为P<0.05)。兔炎性假瘤与其周围脂肪肝、正常肝相比,到达时间晚,峰值强度低,曲线尖度高(均为P<0.05)。 (3)第一次应用动物实验成功研究肝炎性假瘤(IPL)的4种不同超声造影增强模式I型--无明显增强型;II型--等增强型;III型--低增强型;IV型--快速廓清型。 (4)兔脂肪肝内VX2移植瘤与炎性假瘤比较,VX2移植瘤的峰值强度高,达峰时间早,曲线下面积大(均为P<0.05)。兔正常肝及脂肪肝内VX2移植瘤MVD计数及VEGF蛋白表达水平较炎性假瘤高(P<0.001)。 (5)兔脂肪肝及正常肝内VX2移植瘤MVD计数与超声造影峰值强度呈正相关(r=0.494,P=0.027;r=0.58,P=0.005)。兔脂肪肝及正常肝内VX2移植瘤VEGF的表达均为阳性,脂肪肝及正常肝实质VEGF的表达均为阴性。 研究结论及科学意义(1)脂肪肝内局灶性病灶常规超声以低回声较多。超声造影大大提高检出率及正确诊断率。(2)兔脂肪肝内VX2移植瘤较炎性假瘤峰值强度高,达峰时间早,曲线下面积大。(3)脂肪肝及正常肝内炎性假瘤因不同的病理成份,其超声造影可表现为多种灌注形式。(4)兔脂肪肝及正常肝内VX2移植瘤的超声造影峰值强度与MVD呈正相关,兔肝VX2移植瘤较炎性假瘤的MVD计数高、VEGF蛋白表达水平高。因此,超声造影可作为一种无创、快捷的反映肿瘤血管生成的方法。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4
  • 2
  • 0
  • 0
  • 0
相关项目
刘利平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