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卡尼曼之后,经济心理学(金融行为学)成了行为科学的研究热点。对此,我们也在国内较早地开展了人们对金钱的认知偏差和非理性行为决策研究。由于时间与金钱都是"资源",而且是更稀缺的珍贵资源,那么时间是否也可能与金钱一样,人们对它会产生认知偏差并出现非理性的行为决策呢?于是,在上一个项目结束时,我们又关注时间的心理账户及其作用机制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本研究拟探讨如下问题⑴ 金钱和时间的认知结构对比研究;⑵ 时间的"非替代性"验证;⑶ 时间心理账户内容结构的探讨;⑷ 时间分配的相关影响因素探讨;⑸ 基于时间的情感幸福感研究;⑹ 时间心理账户的作用机制探讨。这些研究的学术价值在于揭示人们对时间这一稀缺资源的认知特点及其对人们的行为决策的影响,从而丰富非理性决策的理论。在实践上,可为个人和组织的时间管理提供科学指导。
time mental accounting;mental budgeting of time allocation;sunk cost effect of time;time priming and money priming effect;operational mechanism of mental accounting
1.时间和金钱的认知结构探讨。采用“联想词分类任务”实验和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获得了大学生和企业员工群体的时间和金钱的认知结构图,它们都是多维的。但又有明显差异。 2.时间心理账户的特征及其运作机制探讨。情境实验表明,时间与金钱心理账户具有类似的一些特征如非替代性、禀赋效应、框架效应、来源效应、心理预算性、沉没成本效应、分期损失和整合效应等。但其运作又有独特的规律。 3.时间与金钱沉没成本效应在消费决策中的影响。实验表明,人们易出现时间沉没成本效应。两类沉没成本都对继续消费产生正向影响,但它们并没有产生交互作用。“心理时间价值”在时间和金钱沉没成本中都起到了中介作用。 4.金钱启动与时间启动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结果表明,时间启动比金钱启动表现出更高的亲社会行为。 5.基于情绪体验的时间心理账户的结构维度探讨。采用kahneman首创的日重现法对被调查者每天的各项活动及对应的时间分配和情境体验进行问卷调查。对情境评分进行聚类分析,获得了大学生三维结构和企业员工四维结构的时间心理账户。研究结果丰富了心理账户的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