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阻塞性黄疸导致吸入全麻药敏感性增高的突触传递机制研究
  • 项目名称:阻塞性黄疸导致吸入全麻药敏感性增高的突触传递机制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81072625
  • 申请代码:H3101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俞卫锋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观察到阻塞性黄疸病人易发舌后坠及苏醒延迟等并发症,从而导致围术期风险性明显增加。本研究在前期发现阻塞性黄疸患者吸入全麻药敏感性增高的基础上,着眼于胆红素引起的突触传递改变及七氟烷对其产生的影响,通过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并分析黄疸和急性胆红素干预对额叶前皮质和脊髓胶状质层神经元的微小兴奋性/抑制性突触后电流的影响,进一步根据其电流频率、幅度等特征,深入探索突触前机制和/或突触后机制,并通过给予特异性的受体阻断剂,明确参与阻塞性黄疸引起全麻敏感性增高的的相关受体并揭示其功能变化。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揭示阻塞性黄疸引起全麻敏感性增高的突触传递机制,并证实中枢神经系统内胆红素水平的增加是阻塞性黄疸引起全麻敏感性增高的关键因素,从而为阻塞性黄疸患者的临床麻醉药的科学使用提供有效的指导,并对吸入全麻药的作用机制的探讨提供新的证据。

结论摘要: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观察到阻塞性黄疸病人全麻药敏感性增高,从而导致围术期风险性明显增加。在黄疸大鼠模型中,我们研究发现,与对照组大鼠相比,实验组(BDL7d; Bilirubin 1mM)大鼠的MACRR都显著降低(P<0.05),其中BDL7d降低10%,Bilirubin 1mM降低13%;MAC也显著降低(P<0.05),BDL7d降低13%,Bilirubin 1mM降低15%。说明阻塞性黄疸大鼠对吸入麻醉药的敏感性升高。鞘内注射胆红素后,大鼠MACRR和MAC显著降低,提示脑脊液中的胆红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进一步用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胶状质层神经元的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EPSC)后,再通过灌流胆红素(10μM, 2min),观察到胆红素作用后sEPSC的幅度被明显抑制,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频率并无显著变化(P<0.01)。说明胆红素作用于突触后兴奋性受体,使突触后兴奋性受体的开放数量减少,而减小了兴奋性突触后电流。因此,胆红素减弱脊髓背角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同时观察到胆红素作用后自发抑制性突触后电流(sIPSC)的频率明显增强(P<0.01);而幅度并无显著变化(P>0.01)。说明胆红素作用于突触前膜,使突触前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增加,而增强了抑制性突触后电流。因此,胆红素增强脊髓背角神经元抑制性突触传递。进一步选择研究了突触后受体NMDA受体,我们发现大鼠经尾静脉给予NMDA受体阻断剂MK801 8ug/kg/min后,BDL组及Sham组大鼠的七氟烷MAC和MACRR均显著降低。在术后3d和7d,BDL组大鼠的MAC和MACrr降低百分率明显高于Sham组,但在术后14d时无明显差异。提示NMDA受体在黄疸鼠和正常鼠七氟烷麻醉时所发挥作用的比重不尽一致,黄疸大鼠给予NMDA受体阻断剂后引起的MAC值的降低更大,提示我们NMDA受体很可能参与了黄疸大鼠全麻敏感性增加的机制。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5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俞卫锋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