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尺度的物种生境研究能在更大的尺度分析物种-环境之间的关系,被广泛应用于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生境保护研究中。近10年来,鄱阳湖枯水期提前并延长,这种水文状况的变化对作为越冬候鸟重要生境的鄱阳湖湿地的生态功能与结构产生一定影响。此外,作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项目之一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一旦施工,必然对鄱阳湖天然湿地造成影响。鄱阳湖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越冬白鹤群体所在地,有超过全球种群数量95%以上的越冬种群。客观评价当前白鹤的越冬生境状况,针对越冬生境面临的威胁提出越冬白鹤生境保护对策迫在眉睫。该项目基于鄱阳湖区域尺度,通过遥感与地面调查相结合,采用二项逻辑斯蒂回归模型选择影响越冬白鹤生境利用的重要因子作为评价因子。根据各评价因子重要性建立评价准则,采用最大熵值模型构建生境适宜性模型,综合评价越冬白鹤的生境质量现状,并提出针对性保护对策。
Poyang Lake;Grus leucogeranus;water level;population numbers;habitat assessment
本研究通过野外调研调查白鹤(Grus leucogeranus)生境及其分布,记录和分析了鄱阳湖区域的人为干扰及保护状况,结合Landsat TM影像解译结果,利用GIS技术对不同水位下鄱阳湖越冬白鹤潜在生境进行预测,完成了项目既定研究内容,达成了项目目标。主要结果如下 (1) 随着鄱阳湖保护区内湖泊水位的下降,白鹤种群数量呈现先增长后减少的倒V字形趋势。在保护区水位由16 m降至14.8m(吴淞高程,下同)过程中,白鹤种群数量随着湖泊水位下降逐步增加达到最高峰,在水位由14.8m降至13.5m过程中,白鹤种群数量随着水位下降而减少。当鄱阳湖水位处于14.5m到15.5m之间时,白鹤的种群数量较高,其种群数量最高点出现在水位14.8m左右。研究表明,在本研究区域中,在鄱阳湖保护区水位14.5 m到15.5 m之间白鹤种群数量较高。 (2) 水位7.93m时,潜在生境最多,达到39,272 hm2,随着水位上升,潜在不适宜生境面积逐渐增多,适宜、次适宜和较不适宜生境面积均减少,当水位12.16m时,白鹤潜在适宜生境显著缩小,仅为3,005hm2。通过对该地区人为干扰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并与潜在生境分布图叠加,对白鹤当前利用生境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可利用生境随水位变化的趋势与潜在生境一致,主要集中在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鄱阳湖和南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且水位越高,白鹤可利用生境面积越小,在水位12.16m时,当前利用生境显著减少,占鄱阳湖总面积比例不到1%。加入人为干扰因素后,保护区内的适宜生境逐渐向次适宜生境和较不适宜生境转变,次适宜生境向较不适宜生境转变。 文章对白鹤适宜生境的研究主要基于鄱阳湖主湖体水位,适用于鄱阳湖大范围区域,而具有水位管控措施的保护区内部湖泊水位,建议由保护区工作人员根据湖泊具体地形和候鸟越冬分布情况分析确定,逐步降低各子湖泊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