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了英国化学家W.R.McWhinnie 等关于希夫碱汞化反应的错误报道,首次提出四员环形式N→Hg分子内配位的观点与证明;提出并实现了化学计量光敏化固态脱羧反应、晶格控制的手性记忆反应等,并发现了一例新的不同有机分子间的固态“绝对”不对称反应;运用组合化学方法,结合不对称活化、毒化等概念,发现了一些新的高选择性、高效率手性催化剂;发展了重要轴手性配体BINOL、NOBIN和具有C2对称性的高效率合成、拆分和衍生化新方法,并基于这些工作,发现了一些新的、高效和具有应用前景的手性催化剂体系。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共发表论文55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5项。
本项目围绕催化不对称反应中手性催化剂的选择性和效率、手性催化剂的回收和再利用以及新型手性配体的设计、合成及应用等几个重要基础问题,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提出和发展了手性催化剂设计的一些新方法和新策略,包括基于不对称活化、毒化、手性传递、非线性效应等概念进行手性催化剂设计,运用组合化学方法,发展了一系列新型、高效和有应用前景的手性催化剂体系; 在手性催化剂的负载方面,突破传统思路,首次提出了手性催化剂的"自负载"概念,即利用有机-无机手性超分子组装体的多孔性、手性环境、Lewis酸性以及其它催化活性,进行不对称催化,并成功实现了多个非均相不对称催化反应的高选择性、高活性; 发展了一系列具有C2对称性全新骨架、结构可调的新型手性单膦和双膦配体,实现了Rh(I)催化的脱氢氨基酸、烯胺、烯醚、烯基酯以及衣康酸酯等烯烃衍生物不对称催化氢化的高反应活性、高对映选择性以及底物的广泛适用性,为多种非天然手性氨基酸等药物中间体的合成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以上基础研究成果对于手性技术的工业应用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