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S细胞的出现增加了干细胞自体移植治疗的可行性,但其临床应用前还须回答包括免疫原性等许多问题,如细胞重编程过程中自身免疫原性是否发生变化;不同组织来源的iPS细胞及其定向分化成的某前体细胞免疫原性是否存在差异。研究表明不同ES细胞系的免疫原性有所差异,由此我们提出假设不同组织来源的iPS细胞及其衍生细胞的免疫原性存在差异。本项目拟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胎盘、脐带、皮肤及骨膜等来源的iPS细胞及其衍生的神经前体细胞(NPC)表面HLA-I、-Ⅱ类分子的组成型表达,并观察IFN-γ作用后NPC表面HLA-I、-Ⅱ的诱导型表达及NPC与淋巴细胞共培养的淋巴细胞增殖程度,同时探索不同来源iPS细胞及其衍生的NPC对NK细胞的敏感性。本项目旨在比较人不同来源的iPS细胞及其衍生的NPC的免疫原性,为iPS细胞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并初步探讨人iPS细胞在诱导获得及分化对免疫原性的遗传记忆。
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iPS derived neural progenitor;immunogenicity;different cell origins;immunological memory
在项目立项申请书中,该项目研究目标是对人胎盘、脐带、皮肤及骨膜等来源的iPS细胞及其衍生的神经前体细胞进行免疫原性的研究,了解其免疫反应情况,并进一步比较人不同来源的iPS细胞之间的免疫原性,初步探讨人iPS细胞在诱导获得及诱导分化的免疫原性遗传记忆性能。项目执行情况良好,按照项目研究计划进行。首先,针对iPS体外衍生物是否引起自体细胞免疫排斥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相关的探索,通过对5株从人的两种不同组织获得的iPS进行自体免疫耐受的体外模拟研究,发现原代细胞经过体外重编程为iPS及iPS体外定向分化获得的功能性前体细胞对自体细胞不存在明显的免疫排斥现象。这为iPS在未来临床应用提供了初步的科学依据。这项研究成果于2013年11月中旬为学术期刊《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上接受,将于2014年初见刊。同时,通过对人的不同组织来源的三个细胞状态(体细胞、体细胞衍生的iPS细胞和iPS细胞分化获得的神经前体细胞)的免疫原性的研究,我们发现细胞的免疫原性在重编程及分化后仍然具有一定的遗传记忆。由此,利用低免疫原性细胞获得的iPS衍生的功能性细胞为iPS技术开拓了新的应用领域——异体移植,并且可以通过免疫原性较低的体细胞获得iPS细胞库建立异体移植的治疗模式。这项研究成果于2013年7月26日在线发表在学术期刊《Plos One》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