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以清代1736-1911年雨雪档案为主,以清代名人日记、笔记等具有较高时空分辨率的文献资料为辅,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选择20-30个站点重建过去300年高分辨率(年)的冬季降雪天数、降雨天数、雨雪比率序列,及整个区域的过去300年冬季温度序列。利用统计诊断分析方法,深入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主要气候要素的年~年代际变率;并结合现代气候的主要特征,与大气环流模态及气候系统的外强迫因子建立关联,诊断该区域冬季主要气候特征的可能驱动机制。本研究成果将为进一步揭示东亚冬季风强弱变化的长期规律提供科学基础;为正确认识20世纪最后几十年的气候特征(如极端冷冬发生频率及强度、升温率、变率等)在过去300年气候背景下所处的地位,及理解近百年温度变化与温室气体浓度的关系提供基础数据。
Yangtze River;Yu-Xue-Fen-Cun;the past 300 years;Temperature reconstruction;
本课题以清代1736-1911年雨雪档案为主,以清代名人日记、笔记等具有较高时空分辨率的文献资料为辅,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选择20-30个站点重建过去300年高分辨率(年)的冬季降雪天数序列,及整个区域的过去300年冬季温度序列。利用统计诊断分析方法,深入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主要气候要素的年-年代际变率;并结合现代气候的主要特征,与大气环流模态及气候系统的外强迫因子建立关联,诊断该区域冬季主要气候特征的可能驱动机制。本研究成果将为进一步揭示东亚冬季风强弱变化的长期规律提供科学基础;为正确认识20世纪最后几十年的气候特征(如极端冷冬发生频率及强度、升温率、变率等)在过去300年气候背景下所处的地位,及理解近百年温度变化与温室气体浓度的关系提供基础数据。本课题的重要结果有(1)与1951–2007时段相比,长江中下游地区18世纪温度低0.76?C,19世纪温度低1.18?C;然而,20世纪温度快速上升,1981-2007年的平均温度较今高约0.25?C,是过去300年中最温暖的30年。(2)长江及其以南地区极端冷冬发生频率存在明显的阶段性变化,其中1650-1699年1800-1849年及1850-1899年是过去400年极端冷冬发生最为频繁的时段,其发生次数达1950-1999年的2倍;20世纪50年代以来最严重冷冬事件的寒冷程度并没有超出历史时期曾经出现过的事件。(3)中国东部极端低温分为整个东部、淮河以南及江淮3种空间型;过去500年在由暖峰向长时间寒冷阶段转折的时期,出现过4次(1578、1620、1796、2008年)严重雨雪冰冻事件,得出2008年雨雪冰冻事件后,如果没有人类活动干扰,未来气候有可能变冷的初步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