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进行珠江三角洲不同断面河流中典型内分泌干扰物(烷基酚聚氧乙烯醚、4-壬基苯酚、4-t-辛基酚、双酚A,天然雌激素雌二醇、雌酮、雌三醇,人工合成雌激素乙烯雌酚、炔雌醇)的环境行为和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是一项与区域环境质量变化、水环境污染控制和水环境质量保护相结合的前沿性基础研究课题。通过野外观察和采样、室内分析和模拟,揭示典型内分泌干扰物在珠江三角洲水环境中的时空分布、水-沉积物-生物界面交换、季节性变异、内分泌干扰的生态环境效应,深入地揭示典型内分泌干扰物在吸附/解吸和生物富集规律及其影响因子,阐述它们的吸附/解吸性、生物有效性和环境风险,探索区域环境污染和水环境质量的演变规律。该项目在确定典型内分泌干扰物在珠江三角洲水环境中的迁移、残留和生态环境效应,制定珠江流域内典型内分泌干扰物的调控措施等方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aquatic environment;biota;environmental behaviors;ecoenvironmental risk
通过对珠江三角洲主要河流的表层水、悬浮颗粒物、表层沉积物、生物的系统采样,对典型EDCs 的含量水平、时空分布特征、污染来源、归趋及控制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辛基酚(OP)和壬基酚(NP)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14ng/L和117-865 ng/L,平均含量为分别为5.05 和532 ng/L,中值为5.14 和515 ng/L;NP 含量总体上比OP 高出1-2 个数量级。双酚A含量在4-377ng/L之间,均值和中值分别为44和24ng/L。雌酮(E1)含量范围为nd-1.6 ng/L,平均值和中值分别为0.6和0.5 ng/L;雌二醇(E2)含量为nd-3.4 ng/L,平均值和中值分别为1.1和0.9 ng/L。在所分析的五类鱼样品中,大头鱼胆汁中内分泌干扰物的含量最高,其次是鳞鱼和鲤鱼,最后是罗非鱼、红魭鱼、草鱼和黑鱼。大头鱼胆汁中NP的浓度范围为1890-9228 ng/g;鱼体中内分泌干扰物的浓度显著地高于藻类的浓度,表明研究的内分泌干扰物有一定的生物富集性。已经建立了用雄性罗非鱼肝脏中卵黄蛋白原基因的表达量作为指标,来检测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和生物标志物卵黄蛋白原基因的表达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全面地反映目标化合物对珠三角水环境中生物的污染现状。 在珠江三角洲河流中,珠江广州河段的EDCs 污染最为严重,东江东莞河段次之,北江和西江的污染水平最低;EDCs 的空间分布与沿岸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有关,其含量总体呈现出沿河口方向逐渐降低的趋势。统计分析显示,三种环境介质中BPA、E1、APs 的浓度/含量和DOC/TOC均呈显著的正相关,表明水环境中的有机碳与雌激素化合物的分布、迁移、转化和归趋有密切的关系。珠江河流水体中OP、NP和BPA的logKoc 值分别为4.89± 0.41、5.05± 0.33 和4.34± 0.50,均落入国外报道的范围之内,其中Koc 值高出理论预测值1-2 个数量级。与国内外其它河流相比,珠江三角洲河流表层水中的烷基酚、双酚A 的浓度普遍高于国内外河流,而天然雌激素的浓度较低,处于中下浓度水平;表层沉积物中APs 和BPA 的含量也落入国外报道的含量范围的高值区域,E1 和E2 的含量与国外报道的数据接近,表明珠江三角洲河流已受到酚类雌激素的严重污染,已经对水生生物构成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