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极小种群物种景东翅子树的濒危机制与保育研究
  • 项目名称:极小种群物种景东翅子树的濒危机制与保育研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31100248
  • 申请代码:C020603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4-12-31
  • 项目负责人:王博轶
  • 依托单位: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本研究在相关前期的工作基础上,通过野外调查的方法,探明景东翅子树的自然生存状况、种群大小与分布以及物候等;通过AFLP分析,探明景东翅子树残留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通过种子生理与种质保藏研究、扦插和组培繁殖等实验研究,提供可行的人工繁育技术与种质资源保护措施,并基于AFLP分子试验在成熟个体中选择遗传差异明显植株间,进行株间人工杂交授粉获得一批种子并培育一定数量的繁殖苗,与当地保护区和林业局合作进行物种植株增植;项目最终综合景东翅子树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种群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以及繁殖特性等研究,探明其濒危机制,并提出可行的保护方案。最终能使该极危物种的种质资源得以最佳保护和延续。项目研究结论对于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保护,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结论摘要:

本研究探明了景东翅子树的自然生存状况、种群大小与分布。研究共发现景东翅子树9个居群,共2432株,面积共计70.8hm2。绝大多数居群分布在1400~1600m的海拔范围内。景东翅子树种群在幼苗阶段无论是死亡率还是致死力都相对最低,而个体的生命期望寿命则相对最高。但从Ⅰ龄级进入Ⅱ龄级后,死亡率开始上升;进入幼树阶段后,死亡率迅速上升(最高达0.789);进入成树阶段后,死亡率和致死力降低;进入老树阶段后,死亡率再度上升到了较高水平。景东翅子树种群的存活曲线呈凸型,种群为下降型种群。本研究探明了景东翅子树残留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对景东翅子树的7个自然居群105个样品,选用6对引物进行了AFLP检测。景东翅子树在物种水平上尚保留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39.28%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间,景东翅子树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但居群间明显有一定程度的分化。通过种子萌发及扦插技术的研究,探索出可行的人工繁育技术,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的扦插育苗技术规程,并申请了云南省地方标准。景东翅子树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0-25℃,萌发率为100%。光照促进种子的萌发,但并不显著。由于景东翅子树野外结实植株非常少见,故扦插育苗较种子育苗而言,是一种更为有效可行的人工繁育技术。对不同光强下生长的景东翅子树幼苗光合生理参数进行测定,探讨了其对光强的适应机制,以及限制景东翅子树自然更新的主要环境因素。结果表明除4%光强下生长的景东翅子树外,均在日间发生了光抑制,100%光强下生长的景东翅子树的日间光抑制最重。景东翅子树幼苗LCP和LSP均较低,不适于强光下生长,在幼苗期是典型的喜荫植物。不同光强生长下的景东翅子树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差异不显著。景东翅子树的净光合速率比较低,这可能也是景东翅子树生长缓慢,种群自我恢复能力差的一个原因。本研究还进行了景东翅子树幼苗de novo转录组测序及分析。通过种子萌发,获得了实生苗幼苗,提取RNA,构建RNA-seq文库,利用Hiseq 2500 进行了 100 bp pair-end 的转录组测序。实验结果证实景东翅子树转录组的组装质量较高。后续针对景东翅子树有性生殖困难这一可能的濒危值,我们目前正在从转录组数据中进行深度的分析,以期找到可能的相关基因、生物学过程或信号通路。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9
  • 1
  • 0
  • 0
  • 0
相关项目
王博轶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