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以极贫蓝致密矮星系(BCDs)I Zw 18 和SBS 0335-052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建立星系化学演化的理论模型并结合颜色演化,研究极贫金属环境下星系和恒星的形成与演化问题,藉此理解宇宙早期的恒星形成和化学演化历史。本项目将最大限度利用已有的观测资料,对蓝致密矮星系I Zw 18 和SBS 0335-052进行详细的化学演化和颜色演化研究。一方面通过建立模型,对其丰度、光度和颜色、气体和SFR等基本特征做出理论解释,更好地理解贫金属环境下星系的恒星形成历史和演化过程,探索BCD星系与其他类型星系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另一方面针对化学演化和颜色演化理论中若干核心计算方法建立通用的计算软件,软件将适用于各种运行环境,具有各种应用潜力,可提供给天文界共享,方便并不熟悉该领域的研究人员使用。
blue compact galaxy;I Zw 18;SBS 0335-052;galaxy evolution and formation;chemical evolution
本项目拟以极贫蓝致密矮星系(BCDs)I Zw 18 和SBS 0335-052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建立星系化学演化的理论模型并结合颜色演化,研究极贫金属环境下星系和恒星的形成与演化问题,藉此理解宇宙早期的恒星形成和化学演化历史。随着恒星形成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我们对研究内容做了必要地扩充,尝试将与分子氢相关的恒星形成律引入至模型中,并应用于研究相对充分的本星系群旋涡星系(银河系及M33)的之上,结果表明新引入的恒星形成律可很好地再现星系的各种气体成分(HI,H2,及气体)的径向分布,并可自然形成丰度梯度而不用引入随半径增加而减小的恒星形成效率(SFE)。我们改进了基于FORTRAN语言的化学演化和颜色演化程序模块,并计划将其扩展至IDL语言,以方便并不熟悉该领域的研究人员使用,同时也为下一步更广泛和深入的统计研究、比较研究打下基础。此外,我们使用SDSS DR7的类星体光谱数据,建立了高信噪比、宽波长范围的类星体复合光谱,研究了其连续谱特征研究随红移的变化。结果表明红移越高,类星体连续谱越红,究其原因最可能为宇宙尘埃消光导致。通过建立尘埃模型发现随着时间演化宇宙中尘埃的总量增多或平均尘埃颗粒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