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北方农牧交错区关键地段退耕还林草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改善的机理
  • 项目名称:北方农牧交错区关键地段退耕还林草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改善的机理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40471123
  • 申请代码:D011004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05-01-01-2007-12-31
  • 项目负责人:刘鸿雁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北京大学
  • 批准年度:2004
中文摘要: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研究是最近十年来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动力机制与途径是我国未来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由于长期不合理的开垦,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荒漠化严重,对当地和周边地区的生态状况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正在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主要目标是这一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改善,特别是恢复和重建植被的固沙保土功能。本研究选择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关键地段进行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定点观测、实验室分析等手段,探讨不同退耕还林还草模式下植被和土壤性质的变化,并结合不同地表覆盖下输沙率的观测以及研究区内不同台站风沙活动关系所反映的风沙源的时空变化,探讨退耕还林还草过程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特别是固沙保土功能的改善机制,为北方农牧交错带退耕还林政策的正确实施提供理论基础。

结论摘要: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动力机制与途径是我国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由于长期不合理的开垦,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荒漠化严重,对当地和周边地区的生态状况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正在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主要目标是这一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改善,特别是恢复和重建植被的固沙保土功能。本研究选择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关键地段进行研究,探讨不同退耕还林还草模式下植被和土壤性质的变化,分析退耕还林还草过程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特别是固沙保土功能的改善机制,为北方农牧交错带退耕还林政策的正确实施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表明,耕地、退耕地和人工林的表土性状相似,草原带的人工造林不一定带来了土壤质地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改善,其原因可能在于树木消耗了水分而抑制了草本植物的生长;气候干旱化引起植被覆盖降低也能导致土壤中粗颗粒物质增加,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必须重视未来气候干旱化对植被(特别是干旱限制的森林)动态变化的影响;树木生长和森林片段的分布受到微域干湿状况的影响,阔叶林多分布在蒸发微弱,土壤容重较小的陡阴坡。研究区植被建设应该以降水量影响下的土壤水分分配为依据,还草优于还林,还林应考虑选择适应性强的本地针叶树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5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5 会议论文 2 获奖 3 专利 2
刘鸿雁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