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从农户意愿的视角,深入调查沿海地区农业经营问题,分析沿海地区农业小规模兼业经营的过程、程度、形态、原因,比较小规模兼业经营、适度规模经营的正负效应,揭示小规模兼业农业向适度规模现代农业动态转化的必要性,分析小规模兼业农业向适度规模现代农业转化面临的体制约束,在此基础上探寻我国小规模兼业农业向适度规模农业转化的条件,探析农户离农的决策因素和机制,建立农户收益成本决策模型,分析不同农业适度规模主体的绩效和发展方向,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和保障措施,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的现代化。本项目在分析农户离农需求基础上探讨适度规模经营的形成机制,可以从源头上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形成和农户分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协调发展,这对丰富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Coastal areas;Appropriately agriculture;Small-scale part-time farming;Conversion mechanics;Peasant-households differentia
沿海地区农户分化的持续进行,导致小规模分散经营、农业生产兼业化、农业经营主体后继乏人的局面十分严峻。另一方面,沿海地区二三产业发达、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比重高等优势,为小规模兼业农业向适度规模现代农业转变创造了条件。面对挑战与机遇,如何结合沿海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与农户分化特征,探究有效的小规模兼业农户向适度规模现代农业转化路径是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本项目首先剖析了沿海地区小规模兼业农业发展现状,包括沿海地区小规模兼业农业的兼业主体、内容、模式、深度,总结了小规模兼业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沿海地区小规模兼业农业产生的宏观、中观、微观原因及其影响,并分析了沿海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农业产业结构以及农业生产效率的变动。关于适度规模现代农业的理论分析表明,适度规模现代农业的核心在于通过经营规模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的要素配置结构,提升要素作用效率及产出收益水平。小规模兼业经营向适度规模现代农业的转化可以通过土地集中型、社会服务型以及合作经营型规模经营路径来实现,各转化路径有效运行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参与对象并创造高效的合作环境。沿海地区在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提供财政金融支持以及良好的生产设施及发展基础方面为适度规模现代农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也面临着农户普遍兼业、小规模分散经营、农业经营主体缺乏、产出收益下降等挑战。特别是受农业经营目标、家庭经营结构、劳动力就业结构、农户自身特征等因素的影响,沿海地区农户分化形成的异质性农户对参与土地流转、购买社会化服务以及参与农业合作组织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基于农户分化视角的适度规模现代农业实现路径分析表明农业生产成本、非农就业收入、农业产出水平、农业增值会影响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购买社会化服务前后农业产出收益变动、农户非农收入、社会化服务购置成本构成了影响农户社会化服务需求的主要因素。农户的农业认知水平、农业产出依赖程度及抵御风险能力构成了影响农户参与合作组织行为的因素。通过构建适度规模现代农业评价体系,对沿海地区适度规模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测评显示,沿海各省市区的小规模兼业农业向适度规模现代农业的转化水平呈现显著地差异性。解决方案在于通过土地流转机制、农业科技研发及推广机制、农业财政投入机制、农业产业化机制及农村社会保障机制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