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全新世热带辐合带和相关雨带运移的黄东海记录及其对高纬变化的响应
  • 项目名称:全新世热带辐合带和相关雨带运移的黄东海记录及其对高纬变化的响应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41006036
  • 申请代码:D0603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陈金霞
  • 负责人职称:助理研究员
  • 依托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热带辐合带(ITCZ)不但对大气环流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更有可能是联系南北半球及高低纬度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纽带。鉴于西太平洋地区全新世ITCZ相关研究还比较缺乏,本项目将以长江口泥质区的CJK10孔和北黄海北部泥质区的BHH01孔为对象,以精确的时间标尺为基础,利用孢粉组合重建陆地温度和降雨量变化,辅以基于δ13C、生物标志化合物和常量元素指标的陆源降水信息来重建全新世我国不同区域高分辨率降雨量演化历史,将两岩芯资料进行对比,追溯全新世ITCZ变动特征。通过与高纬变化的对比分析和相位分析探讨全新世热带西太平洋地区ITCZ变动与高纬气候变化之间的可能的相互作用关系。

结论摘要:

本项目通过对长江口泥质区的CJK04孔和北黄海的B-Y14孔的粒度、有机碳、有机氮、有机碳同位素、常量元素等多指标分析,对全新世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中国北部降雨量演化历史进行恢复。并且通过将两岩心资料进行对比,对全新世ITCZ变动特征进行了追溯。结果显示,9300~8000a BP和2000~600a BP,受海平面快速上升(9300~8000a BP)和长江三角洲岸线快速向海推进(2000~600a BP)的影响,B-Y14孔和CJK04孔各指标并不能很好反映降雨量变化;8000~4500a BP,B-Y14孔高的C/N及偏负的δ13Corg值,显示此时北黄海地区降雨量丰富,陆源物质输入量大;CJK04孔的CaCO3值、CIA和MgO/Al2O3等指标则显示,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比较干,化学风化程度较弱,陆源物质输入量较低。4500a BP左右、4500~2000a BP以及600a BP以来,B-Y14孔低的C/N及偏正的δ13Corg值,显示此时北黄海地区气候较干,陆源物质输入量低;CJK04孔的CaCO3值、CIA和MgO/Al2O3等指标则显示,这些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化学风化程度较强,陆源物质输入量加大。这些时期中国南北降雨模式的反相关关系可能是受ITCZ平均纬度位置变动所致,ITCZ平均纬度位置北移时,雨带更长时间处于中国北部,导致北黄海地区降雨量增加,长江中下游地区降雨量减少。ITCZ平均纬度位置南移时,情况则相反。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6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3 著作 7
期刊论文 22 会议论文 3 著作 1
陈金霞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