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以来,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逐步兴起,成为国际劳动分工的产业主体,技术进步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变迁使得全球劳动分工的层次日益深化,在跨国公司组织下形成全球产品内分工体系,学界把这种新的国际劳动分工形式称为全球生产网络。中国凭借积极的开放政策、劳动力资本以及完善基础设施等快速融入其中。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全球化背景下产业的推进,中国产业发展逐渐暴露出各种问题,表现为产业整体素质不高,产品附加值偏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复活、低碳经济的兴起,特别是近期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产业转型与升级的问题越显迫切。本研究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探讨融入全球生产网络中的长三角区域产业升级路径与模式;其次,借鉴硅谷、竹科、班加洛尔等地区的发展经验,根据不同产业升级模式,研究长三角地区高科技城市功能转型、可持续发展、产业空间组织等问题。
Urban Spatial Organization;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Globalization;Hi-tech city;
课题主要涵盖三个方面研究,包括全球生产网络理论与典型ICT产业研究、全球生产网络框架下的地方生产空间组织、产业价值链升级与城市案例研究,通过理论框架→产业分析→空间对应→价值链升级与空间组织→城市升级与案例分析这样的逻辑实现课题研究目标,从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看,基本实现研究目标。第一部分是关于全球生产网络理论框架及基于全球生产网络对计算机产业、软件产业的研究。其中在全球生产网络研究方面,在国内率先提出基本研究框架和内容,研究比较分析管理学派与曼彻斯特学派的研究差异和不同路径,以曼彻斯特学派的研究思路为基本骨架,提出全球生产网络主要以企业、制度、关系/流、空间/地方为主要考察维度,构建围绕价值(Value)、权力(Power)与镶嵌(Embeddness)三个研究领域进行分析的完整理论分析框架。基于该研究框架,研究先后对计算机产业、软件产业全球价值链构成、企业组织网络与权力关系、产业地方镶嵌的机制与空间组织关系等进行分析。相关内容发表5篇论文。在第二部分重点关注全球生产网络主导下的生产空间组织演变,包括城市-区域、大都市区、城市、开发区等不同层面的研究。研究逻辑在于通过经济地理学分析的视角,通过全球生产网络构成要素与不同空间平台的要素组织关系进行对应,将产业升级基于价值链的分析框架,进而与城市生产空间组织结合起来,从全球生产网络理论框架探讨城市生产空间组织的动力和机制。包括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都市区以及长三角主要高科技开发区是主要分析对象。相关内容出版专著1部及发表2篇论文。第三部分是对城市转型升级特别是一般理论分析框架、国际经验、中国案例分析进行分析。其中对一般理论分析框架更多借助全球生产网络的理论分析,与传统的世界城市理论相结合,丰富高科技城市转型发展的理论基础;国际经验中通过对国际一些高科技城市的总结,归纳出城市转型升级发展的几种模式,发现城市可以跳出价值链升级的框架,根据自身特点实现转型升级;中国案例部分是对昆山、玉环两个城市转型升级的过程进行考察,分别突出了其地方镶嵌和网络镶嵌的特征,及由此形成的城市转型不同路径,具有一定典型性。相关内容发表3篇论文。